《重大人生启示录》在线阅读(这是作者龚咏雨办的网站)。人生痛苦治愈网:治愈人生各种痛苦。另有:人生哲学,哲学智慧;人生感悟哲理,生命感悟哲理;人生名言句子语录,经典名言句子语录。
《重大人生启示录》——真正改变你一生的书!(摘录)

1.这是极为特殊的历史转折期,物质文明发展到这一步注定了精神(信仰)的缺失,灵魂空虚、物欲横流,人们的精神堕入虚无主义,只能沉浸在金钱物质欲望和肉体感官刺激中,有各种不安和痛苦。多少年轻人也失去了纯真的理想和纯美的爱情。这绝不仅是我们这个星球上的生命的悲剧,而是任何一种生命在文明发展进程中注定的悲哀。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们到底该怎样活着?

2.“欲望的规律”:人生就是由欲望不满足而痛苦和满足之后无趣这两者所构成。你满心期待着未来的某个快乐,却未必理智认知到了它是短暂的而不会持久。人的本质是痛苦,快乐充满幻灭感,只是昙花一现。——这个描述有两种含义:一、人的欲望生发的规律显得生命充满无意义感;二、人的欲望实现后的感受的规律。感受只发生在“陌生”阶段,一旦“熟悉”了对象,大脑就不再接受刺激,感受就消失了。

3.我们总是害怕死亡,而如果人真的可以永远活着,我想人们同样会像害怕死亡一样害怕永恒,或厌倦永恒。

4.一种理想主义的人生观是:生命的长度无须受制于肉体自然的衰败,它应该是受你的心灵、你的快乐的需要而去自主选择。我们现在这样,“活着”等于“自然生命时间”,在其间被无常,被疾病,被死神奴役,有的人承受着巨大的痛苦,而还要在沉重的道德压力下始终保持“活着”,这并不是人们的善,反而是恶。人们可真正去同情他们的大不幸?为了尊重生命,我们要自己决定自己的死亡以及死亡的方式。这死亡的权利让人与人之间绝对平等,让一切生活平等,让生和死平等。人获得最彻底的自由,人不会再被迫为物质生活、为世俗尊严而疲于奔命。每个人以他乐意的方式存在。(国家的公权力应该为“死亡权利”提供支持。)

5.人们总爱追问人生的意义,其实人生本无所谓意义,因为:存在先于本质,先有“存在”,然后才有对这个“存在”的本质是什么的描述,“意义”也属于描述的内容。

6.宇宙一切存在,本身是如何得以存在的?——这个问题足以摧垮你的无信仰主义。你不能不对自身以及对这个世界感到震惊。

7.现代文明里的人在成年后余生都在用大量的时间干一件事:治愈自己。包括但不限于画画、钓鱼、看足球、打游戏。它们已然不是一种兴趣爱好了,而是一种疗愈自己的方式。但这些方式都不能真正实现治愈,只是止痛药。很多人将目光转向宗教,由于他不能真信,因此宗教仅仅是安慰剂,连止痛药都不如。我(龚咏雨)写《重大人生启示录》其实就是为了实现真正的治愈。

《重大人生启示录》如何阅读更多文字?请点击:https://www.anxltklyy.com/rensheng/zhongdarenshengqishilu/149230.html

孟子尽心下原文解读

作者:人生智慧网 2023-08-18

孟子,名轲,战国时期著名的儒家学者,被誉为“至圣先师孟子”。在他广为流传的著作《孟子》中,有一篇章节名为“尽心下”。这一章节是孟子对人心的理解和对人心的熟知展示了他的思想精髓和斗争的坚持。下面我们一同来探索孟子尽心下原文的深意。

孟子尽心下原文中开篇即指出:“人心封于己,则知止;封于人,则知义;封于礼,则知起;封于道,则知化。”这一句话简洁明了,概括了人心的四种境界。孟子提出的人心的境界,从小到大、由内而外,可谓一种修行的过程。刚开始,人只关注自己,知道限制自我,这是知止的境界。但是当人将自己的心封闭在他人之中时,就会懂得关心他人,懂得尽义务,这是知义的境界。再往上,人将自己的心封闭在社会规范和礼仪之中,就会知道自己的起点和位置,这是知起的境界。最高境界,就是将自己的心封闭在道德之中,懂得世间万物的互通和变化,求得心灵的净化和升华,这是知化的境界。

孟子在尽心下原文中进一步阐述了人心的封闭会面临的困境:“修己以敬,无忧礼也;修己以安,无忧乐也;修己以正,无忧官也;修己以乐,无忧贫也。”这里的“修己”意味着调整和修身,孟子认为只有修己克己,才能避免外在的苦恼和忧虑。孟子提到以敬修己,就能摆脱对礼的担忧;以安修己,就能摆脱对乐的忧虑;以正修己,就能摆脱对官位的焦虑;以乐修己,就能摆脱对贫穷的担忧。这告诉我们,通过修己以安抚内心的不安和焦虑,才能真正地体验到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接下来,孟子尽心下原文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践行的方法:“曾子曰:‘君子之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这句话中,修身是君子的首务,孟子将修身置于君子之道的首要位置,可以见得他对修己的重视程度。只有通过修身,才能构建一个和谐的家庭、治理一个国家,直至达到平衡天下的目标。这里的修身,是指修养、完善自身的品德,做到谦虚有礼、廉洁奉公、知行合一,以此为标准去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在孟子尽心下原文中,孟子还给出了另一个重要的观点:“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人心的修炼过程。在贫穷困窘的时候,人们更多地关注自身的安危和苟且生存,这是一种狭隘和自私的心态。然而,当一个人能够实现富足和成功时,他的心境也会发生改变,他会更多地考虑他人和社会的福祉,这是一种宽广和无私的心态。由此可见,人心随着环境和境遇的变化而发生着转变,但孟子告诉我们,即便是穷困潦倒,也不能忘记修自身,养成善良、正直的品质。

孟子尽心下原文,是孟子思想的精华所在。他为我们揭示了人心的不同境界以及对应的修行方法,使我们明白了修身养性的重要性。通过尽心下,我们可以不断完善自我,成为一个具有道德和情操的人。同时,我们也应该时刻牢记孟子所强调的人心转变的困境和陷阱,不论贫穷富有,都要坚定不移地修身养性,追求道德的升华。

孟子的思想对于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面对现代社会的各种挑战和诱惑,我们应该以孟子的思想为指南,保持内心的坚定和宁静,努力追求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同时兼顾社会的公平与公正。只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人心的升华和社会的和谐。

本文地址:https://www.anxltklyy.com/zhongguozhexue/mengzi/30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