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是极为特殊的历史转折期,物质文明发展到这一步注定了精神(信仰)的缺失,灵魂空虚、物欲横流,人们的精神堕入虚无主义,只能沉浸在金钱物质欲望和肉体感官刺激中,有各种不安和痛苦。多少年轻人也失去了纯真的理想和纯美的爱情。这绝不仅是我们这个星球上的生命的悲剧,而是任何一种生命在文明发展进程中注定的悲哀。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们到底该怎样活着?
2.“欲望的规律”:人生就是由欲望不满足而痛苦和满足之后无趣这两者所构成。你满心期待着未来的某个快乐,却未必理智认知到了它是短暂的而不会持久。人的本质是痛苦,快乐充满幻灭感,只是昙花一现。——这个描述有两种含义:一、人的欲望生发的规律显得生命充满无意义感;二、人的欲望实现后的感受的规律。感受只发生在“陌生”阶段,一旦“熟悉”了对象,大脑就不再接受刺激,感受就消失了。
3.我们总是害怕死亡,而如果人真的可以永远活着,我想人们同样会像害怕死亡一样害怕永恒,或厌倦永恒。
4.一种理想主义的人生观是:生命的长度无须受制于肉体自然的衰败,它应该是受你的心灵、你的快乐的需要而去自主选择。我们现在这样,“活着”等于“自然生命时间”,在其间被无常,被疾病,被死神奴役,有的人承受着巨大的痛苦,而还要在沉重的道德压力下始终保持“活着”,这并不是人们的善,反而是恶。人们可真正去同情他们的大不幸?为了尊重生命,我们要自己决定自己的死亡以及死亡的方式。这死亡的权利让人与人之间绝对平等,让一切生活平等,让生和死平等。人获得最彻底的自由,人不会再被迫为物质生活、为世俗尊严而疲于奔命。每个人以他乐意的方式存在。(国家的公权力应该为“死亡权利”提供支持。)
5.人们总爱追问人生的意义,其实人生本无所谓意义,因为:存在先于本质,先有“存在”,然后才有对这个“存在”的本质是什么的描述,“意义”也属于描述的内容。
6.宇宙一切存在,本身是如何得以存在的?——这个问题足以摧垮你的无信仰主义。你不能不对自身以及对这个世界感到震惊。
7.现代文明里的人在成年后余生都在用大量的时间干一件事:治愈自己。包括但不限于画画、钓鱼、看足球、打游戏。它们已然不是一种兴趣爱好了,而是一种疗愈自己的方式。但这些方式都不能真正实现治愈,只是止痛药。很多人将目光转向宗教,由于他不能真信,因此宗教仅仅是安慰剂,连止痛药都不如。我(龚咏雨)写《重大人生启示录》其实就是为了实现真正的治愈。
《重大人生启示录》如何阅读更多文字?请点击:https://www.anxltklyy.com/rensheng/zhongdarenshengqishilu/149230.html
你有没有想过,那些古人谈恋爱到底有多费劲?没有微信秒回,没有表情包轰炸,连牵个小手都得隔着屏风对诗。可他们硬是把相思病写出了花,随便翻开本宋词,满纸都是“我想你”的八百种高级说法。
李煜写“剪不断,理还乱”的时候,绝对没想到会被现代人拿来当分手文案。这哥们儿被软禁在小楼里,硬是把亡国之痛和爱情混成了鸡尾酒,喝得后人一醉就是千年。就像现在小情侣吵架,明明气得摔门而出,转头却在朋友圈发“问君能有几多愁”,文化人的别扭从古至今都没变过。
李清照才是真·独立女性代言人。她写“此情无计可消除”,可不是窝在被子里哭,人家是骑着毛驴穿越战乱区去找老公。放在今天就是自驾318国道追男友,路上还不忘更新小红书:“姐妹们,爱情就是要双向奔赴啊!”这种把思念写成行动派的劲儿,比偶像剧女主带感多了。
最绝的是苏轼的“十年生死两茫茫”,明明丧妻之痛刻骨铭心,偏要假装豁达说“明月夜,短松冈”。像极了当代人凌晨三点发完矫情朋友圈,天一亮就秒删。原来不管哪个时代,成年人表达爱意都得先学会藏起半颗心,怕太烫了灼伤对方。
现在看这些爱情词,突然觉得手机时代把恋爱谈薄了。古人等封书信要三个月,现在三分钟没回消息就拉黑。那些写在花笺上的字句会泛黄,刻在App里的聊天记录说没就没。下次想发“在干嘛”的时候,不如试试“晓看天色暮看云”,保证对方以为你被盗号,这可比玫瑰花刺激多了。
说到底,爱情最动人的部分从来不在风花雪月,而在那些说不出口的笨拙。就像辛弃疾喝大了写“蓦然回首”,其实不过是想说“我找你好久了”。当所有华丽词藻褪色后,剩下的无非是句大实话:遇见你,算我倒霉,但心甘情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