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人生启示录》在线阅读(这是作者龚咏雨办的网站)。人生痛苦治愈网:治愈人生各种痛苦。另有:人生哲学,哲学智慧;人生感悟哲理,生命感悟哲理;人生名言句子语录,经典名言句子语录。
《重大人生启示录》——真正改变你一生的书!(摘录)

1.这是极为特殊的历史转折期,物质文明发展到这一步注定了精神(信仰)的缺失,灵魂空虚、物欲横流,人们的精神堕入虚无主义,只能沉浸在金钱物质欲望和肉体感官刺激中,有各种不安和痛苦。多少年轻人也失去了纯真的理想和纯美的爱情。这绝不仅是我们这个星球上的生命的悲剧,而是任何一种生命在文明发展进程中注定的悲哀。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们到底该怎样活着?

2.“欲望的规律”:人生就是由欲望不满足而痛苦和满足之后无趣这两者所构成。你满心期待着未来的某个快乐,却未必理智认知到了它是短暂的而不会持久。人的本质是痛苦,快乐充满幻灭感,只是昙花一现。——这个描述有两种含义:一、人的欲望生发的规律显得生命充满无意义感;二、人的欲望实现后的感受的规律。感受只发生在“陌生”阶段,一旦“熟悉”了对象,大脑就不再接受刺激,感受就消失了。

3.我们总是害怕死亡,而如果人真的可以永远活着,我想人们同样会像害怕死亡一样害怕永恒,或厌倦永恒。

4.一种理想主义的人生观是:生命的长度无须受制于肉体自然的衰败,它应该是受你的心灵、你的快乐的需要而去自主选择。我们现在这样,“活着”等于“自然生命时间”,在其间被无常,被疾病,被死神奴役,有的人承受着巨大的痛苦,而还要在沉重的道德压力下始终保持“活着”,这并不是人们的善,反而是恶。人们可真正去同情他们的大不幸?为了尊重生命,我们要自己决定自己的死亡以及死亡的方式。这死亡的权利让人与人之间绝对平等,让一切生活平等,让生和死平等。人获得最彻底的自由,人不会再被迫为物质生活、为世俗尊严而疲于奔命。每个人以他乐意的方式存在。(国家的公权力应该为“死亡权利”提供支持。)

5.人们总爱追问人生的意义,其实人生本无所谓意义,因为:存在先于本质,先有“存在”,然后才有对这个“存在”的本质是什么的描述,“意义”也属于描述的内容。

6.宇宙一切存在,本身是如何得以存在的?——这个问题足以摧垮你的无信仰主义。你不能不对自身以及对这个世界感到震惊。

7.现代文明里的人在成年后余生都在用大量的时间干一件事:治愈自己。包括但不限于画画、钓鱼、看足球、打游戏。它们已然不是一种兴趣爱好了,而是一种疗愈自己的方式。但这些方式都不能真正实现治愈,只是止痛药。很多人将目光转向宗教,由于他不能真信,因此宗教仅仅是安慰剂,连止痛药都不如。我(龚咏雨)写《重大人生启示录》其实就是为了实现真正的治愈。

《重大人生启示录》如何阅读更多文字?请点击:https://www.anxltklyy.com/rensheng/zhongdarenshengqishilu/149230.html

中美关税对峙的影响与应对

作者:人生智慧网 2025-04-15

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的效果是一个复杂的经济、政治和战略问题,其实际影响需从多角度分析。以下是综合评估:


1. 直接影响:短期冲击与长期调整

  • 中国对美出口短期承压
    2018年贸易战初期,中国对美出口增速明显放缓,部分依赖美国市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如家具、电子产品组装)受冲击较大。但通过产业链转移(如通过越南、墨西哥转口)和汇率调整(人民币贬值对冲关税成本),中国部分抵消了关税影响。

    • 数据佐证:2019年中国对美出口下降12.5%,但2020年后逐步恢复,2021年对美出口额甚至超过贸易战前水平(部分因疫情导致的供应链依赖)。

  • 美国消费者和企业承担成本
    美国经济研究(如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表明,加征关税的成本主要由美国进口商和消费者承担,推高通胀。例如,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的关税中,约90%转嫁至美国企业和家庭。


2. 结构性变化:供应链重塑与多元化

  • 产业链外移加速
    部分低附加值制造业(如纺织、玩具)向东南亚、墨西哥转移,但中国仍保持全球制造业中心地位。2023年数据显示,中国占全球制造业增加值比重约30%,高于2018年的28%。

  • 中国产业升级提速
    关税压力叠加技术封锁(如芯片禁令),促使中国加大对高科技产业(半导体、新能源)的投入。例如,中国电动汽车、光伏产业在全球市场份额快速上升,部分减少了对传统出口的依赖。


3. 中美经济依存度:并未实质性“脱钩”

  • 贸易依存度下降,但总量仍高
    中国对美出口占GDP比重从2018年的4.1%降至2022年的3.4%,但美国仍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次于东盟和欧盟)。2022年中美货物贸易额达6906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 技术竞争加剧
    美国对华技术限制(如芯片出口管制)对中国短期造成困难,但也加速了中国自主研发进程。例如,华为Mate 60系列手机搭载国产7纳米芯片,显示中国在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


4. 全球经济与政治博弈

  • 发展中国家市场填补缺口
    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和RCEP深化与东盟、中东、拉美合作。2023年,中国对东盟出口占比达15.8%,超过对美出口(13.2%)。

  • 美国通胀与政策回调压力
    2022年美国通胀高企,部分企业呼吁取消对华关税以降低成本。拜登政府虽未全面撤销关税,但启动了对部分商品的豁免程序(如太阳能组件)。


5. 长期效果评估:有限的政策工具

  • 关税未能改变中美贸易结构
    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在2022年达3829亿美元,与2018年基本持平,显示关税未能扭转逆差趋势。

  • 中国内需与“双循环”战略
    中国通过扩大内需(消费占GDP比重从2018年的53%升至2023年的55%)降低对出口的依赖,增强经济韧性。


结论:关税的边际效应递减

美国关税对中国经济的短期冲击已被部分消化,长期反而加速了中国产业升级和市场多元化。对美方而言,关税推高国内成本、加剧通胀,且未能实现“制造业回流”目标。未来中美经济关系更可能走向“竞合并存”,而非单边压制所能主导。

关键启示

  • 关税作为孤立工具效果有限,需结合技术、投资等多维度战略。

  • 中国通过结构性改革与创新,正逐步转向高质量发展,降低外部依赖。

  • 全球化背景下,供应链重塑成本高昂,全面“脱钩”不现实。

本文地址:https://www.anxltklyy.com/rensheng/rswt/195892.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