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重要思想家之一,被誉为“孔孟之间”的合作者。他的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孟子的著作《孟子》被后人奉为经典,其中的三章尤为重要。下面将分别介绍孟子三章的原文及译文。
原文:
滕文公曰:“舜发于足,羲和神其使;同载于舟,舆摧其轴,蛇行以适。“蝼蚁之穴,阿数其室,衔命九族,以平于沟壑。舜亦以命丧于漆雨。”
译文:
滕文公说:“舜从脚(指和尚)发迹,羲和神使他;他和同乡人一起坐船出行,车轴断裂,只好像蛇一样爬行以前进。钻研蝼蚁的窝,只数它的屋舍,衔着治家平民命令,治理平均各族在沟壑间。舜也因着治理事物失误而丧命于漆雨中。”
这一章以滕文公的问答为引子,讲述了舜的故事。舜是中国五帝之一,他在早期遭受了种种困苦和挫折,但他不被磨灭,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接受神灵的帮助,最终成为了伟大的帝王。滕文公借舜的事迹告诉我们,凡事要有毅力和奋斗的精神,即使在困境中也要坚持不懈,相信自己的潜力。
原文:
尽心,余响之官也;和声,余声之官也。尽心,乐饮之官也;和声,乐乐之官也。
译文:
尽心,是我心灵的官职;和声,是我声音的官职。尽心,是享受美酒的官职;和声,是快乐娱乐的官职。
这一章以“尽心”和“和声”这两个词作为关键词,探讨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孟子认为,个人应当尽心尽力,用心去完成自己的职责,并与社会和谐相处。他借用了官职的概念来表达这种关系,将个人的尽心和和声比作官职,强调了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原文:
性之不善,无以易之也;性之不善而能改者,其性之善也。是故君子有不得已而改者,是相匿也;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可与共学而不可与逆乎!
译文:
性的恶,没有方法可以改变它;性的恶却能够改变的人,他的性其实是善的。所以君子有不得已而改变的情况,这是在隐藏自己;凡事预先准备就立定了,没有预先准备就会被废弃。言语预先决定就不会失言,事情预先决定就不会困难,行动预先决定就不会内疚,道德预先决定就不会走入歧途。
这一章探讨了个人的性与命运的关系。孟子认为,人的性格是由生来决定的,但一个人可以通过自律和学习来改变自己的性格,实现自我超越。他提出了“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的观点,强调了提前准备的重要性。此外,他还强调了道德的指导作用,只有跟随正确的道德准则,人才能够走向成功。
孟子三章中,滕文公上章告诉我们要坚持不懈,发挥自己的潜力;尽心下章告诉我们要尽力去完成自己的职责;性自命出章告诉我们要通过自律和道德的引导实现自我超越。这些思想对于现代人依然具有启示意义,值得我们在尘世中不断探索和实践。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