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网络成瘾的诊断,目前国际上广泛使用的是经过心理学验证的量表,其中最常用的是 Young的网络成瘾量表(Internet Addiction Test, IAT) 和 陈淑惠教授的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IAS)。以下是简化版内容和诊断方法,供家庭初步参考:
1. Young的网络成瘾量表(IAT)
适用年龄:青少年及成人
评估维度:网络使用对生活、情绪、时间管理的影响。
题目示例(共20题,每题1-5分,总分20-100分):
你是否发现自己上网时间比计划更长?
是否因上网忽略家务或学习/工作?
是否更倾向于用网络与他人互动而非面对面交流?
是否对家人或朋友隐瞒上网时长?
是否通过上网逃避现实问题或缓解负面情绪(如焦虑、孤独)?
断网时是否感到烦躁、不安或抑郁?
是否因上网导致睡眠不足或作息紊乱?
是否反复尝试减少上网时间但失败?
结果判断:
20-49分:正常使用,但需注意时间管理。
50-79分:中度网络依赖,建议调整行为或咨询心理师。
80-100分:重度网络成瘾,需专业干预。
2. 陈淑惠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IAS)
适用年龄:针对中国文化背景设计,更贴近青少年特点。
核心维度(26题,1-4分制):
强迫性使用:无法控制上网冲动。
戒断反应:断网后出现焦虑、易怒等情绪。
耐受性:需要不断增加上网时间才能满足。
人际健康问题:因上网导致现实关系恶化。
时间管理问题:学习/工作效率大幅下降。
结果判断:
总分≥67分:可能存在网络成瘾。
若“戒断反应”“耐受性”得分高,需重点关注。
3. DSM-5参考标准(非正式量表)
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虽未单独定义“网络成瘾”,但可参考“赌博障碍”模式,核心特征包括:
对网络使用有强烈渴求,无法自控。
减少使用后出现戒断症状(烦躁、失眠等)。
需不断增加使用时间才能满足。
因网络使用放弃其他活动或兴趣。
明知有害仍无法停止,持续时间≥12个月。
家庭使用建议
自测需谨慎:
量表结果仅为参考,确诊需结合临床观察(如社会功能损害、持续时间等)。
避免直接给孩子贴标签,重点关注行为背后的需求(如逃避压力、社交缺失)。
专业评估渠道:
三甲医院精神科或心理科:通过面谈、脑电图、心理测评综合判断。
学校心理咨询室:部分学校提供免费筛查服务。
免费资源推荐:
《青少年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手册》(卫生部发布)
公益平台: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官网提供简版自测量表。
注意事项
网络成瘾常伴随其他心理问题(如抑郁、ADHD),需全面评估。
避免仅依赖量表结果,需观察现实生活中的功能损害(如辍学、拒绝社交)。
若自测分数较高,建议家庭以“共同解决问题”的态度,而非指责,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需要具体量表的完整题目或专业解读,可联系当地心理咨询机构或精神科医生。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