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人生启示录》在线阅读(这是作者龚咏雨办的网站)。【人生痛苦治愈网】:治愈人生各种痛苦。另有公益心理咨询师、婚姻咨询、分离小三劝退。
《重大人生启示录》——真正改变你一生的书!(摘录)

1.这是极为特殊的历史转折期,物质文明发展到这一步注定了精神(信仰)的缺失,灵魂空虚、物欲横流,人们的精神堕入虚无主义,只能沉浸在金钱物质欲望和肉体感官刺激中,有各种不安和痛苦。多少年轻人也失去了纯真的理想和纯美的爱情。这绝不仅是我们这个星球上的生命的悲剧,而是任何一种生命在文明发展进程中注定的悲哀。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们到底该怎样活着?

2.“欲望的规律”:人生就是由欲望不满足而痛苦和满足之后无趣这两者所构成。你满心期待着未来的某个快乐,却未必理智认知到了它是短暂的而不会持久。人的本质是痛苦,快乐充满幻灭感,只是昙花一现。——这个描述有两种含义:一、人的欲望生发的规律显得生命充满无意义感;二、人的欲望实现后的感受的规律。感受只发生在“陌生”阶段,一旦“熟悉”了对象,大脑就不再接受刺激,感受就消失了。

3.我们总是害怕死亡,而如果人真的可以永远活着,我想人们同样会像害怕死亡一样害怕永恒,或厌倦永恒。

4.一种理想主义的人生观是:生命的长度无须受制于肉体自然的衰败,它应该是受你的心灵、你的快乐的需要而去自主选择。我们现在这样,“活着”等于“自然生命时间”,在其间被无常,被疾病,被死神奴役,有的人承受着巨大的痛苦,而还要在沉重的道德压力下始终保持“活着”,这并不是人们的善,反而是恶。人们可真正去同情他们的大不幸?为了尊重生命,我们要自己决定自己的死亡以及死亡的方式。这死亡的权利让人与人之间绝对平等,让一切生活平等,让生和死平等。人获得最彻底的自由,人不会再被迫为物质生活、为世俗尊严而疲于奔命。每个人以他乐意的方式存在。(国家的公权力应该为“死亡权利”提供支持。)

5.人们总爱追问人生的意义,其实人生本无所谓意义,因为:存在先于本质,先有“存在”,然后才有对这个“存在”的本质是什么的描述,“意义”也属于描述的内容。

6.宇宙一切存在,本身是如何得以存在的?——这个问题足以摧垮你的无信仰主义。你不能不对自身以及对这个世界感到震惊。

7.现代文明里的人在成年后余生都在用大量的时间干一件事:治愈自己。包括但不限于画画、钓鱼、看足球、打游戏。它们已然不是一种兴趣爱好了,而是一种疗愈自己的方式。但这些方式都不能真正实现治愈,只是止痛药。很多人将目光转向宗教,由于他不能真信,因此宗教仅仅是安慰剂,连止痛药都不如。我(龚咏雨)写《重大人生启示录》其实就是为了实现真正的治愈。

《重大人生启示录》如何阅读更多文字?请点击:https://www.anxltklyy.com/rensheng/zhongdarenshengqishilu/149230.html

Young 网络成瘾量表

作者:人生智慧网 2025-04-27

以下是 Young 网络成瘾量表(Internet Addiction Test, IAT) 的简化版说明,包含核心题目、评分标准及解读方法。该量表由 Kimberly Young 博士于 1998 年设计,是国际上广泛使用的网络成瘾评估工具。


一、量表题目(简化示例)

量表共 20 题,采用 5 级评分法(从“从不”到“总是”)。以下是部分代表性题目(非完整版,仅作参考):

  1. 你是否发现自己上网时间比计划的更长?

  2. 你是否因为上网而忽视家务或学习/工作任务?

  3. 你是否更倾向于通过网络与他人交流,而非面对面互动?

  4. 当有人问你在网上做什么时,你是否会防御或隐瞒?

  5. 你是否通过上网来逃避现实中的问题或缓解负面情绪(如焦虑、孤独)?

  6. 如果尝试减少上网时间,你是否会感到不安、烦躁或抑郁?

  7. 你是否因为上网而影响睡眠或作息规律?

  8. 你是否对家人或朋友隐瞒上网的时长或内容?

  9. 你是否因上网导致与家人/朋友的矛盾?

  10. 你是否因过度上网出现身体不适(如眼睛干涩、腰背疼痛)?


二、评分标准

  • 每题得分

    • 从不 = 1 分

    • 偶尔 = 2 分

    • 有时 = 3 分

    • 经常 = 4 分

    • 总是 = 5 分

  • 总分范围:20 题相加,总分 20~100 分。

    • 20-49 分:正常使用,能够自主控制上网行为。

    • 50-79 分:中度网络依赖,需警惕对生活和心理的负面影响。

    • 80-100 分:重度网络成瘾,建议立即寻求专业干预。


三、核心评估维度

  1. 失控性:无法按计划控制上网时间,明知有害仍难以停止。

  2. 戒断反应:断网后出现焦虑、烦躁等情绪问题。

  3. 功能损害:因上网导致学业/工作、人际关系或健康恶化。

  4. 逃避现实:将网络作为缓解压力或逃避现实的主要方式。


四、使用注意事项

  1. 自测局限性

    • 量表结果仅为初步参考,不能替代临床诊断

    • 需结合日常行为(如逃学、撒谎、躯体症状)综合判断。

  2. 适用人群

    • 适用于 12 岁以上青少年及成人,儿童需家长辅助评估。

  3. 文化差异

    • 部分题目可能受文化背景影响(如对“隐瞒上网”的界定),需结合实际情况解读。


五、完整量表获取

  • 官方途径

    • 可通过 Kimberly Young 博士创立的网络成瘾研究中心(NetAddiction)获取原版量表(需注意版权)。

    • 学术论文或书籍(如 Young 的 Caught in the Net)中可能附有完整题目。

  • 简化版在线测试

    • 部分心理平台提供非官方简化版(如 PsychCentral 的 IAT 测试),但需谨慎核对题目准确性。


六、专业建议

  • 中度及以上依赖(≥50 分)

    • 建议寻求心理医生或心理咨询师进一步评估,必要时结合认知行为疗法(CBT)、家庭治疗等干预。

  • 重度成瘾(≥80 分)

    • 需到专业医疗机构(如精神科)进行系统治疗,可能需药物辅助(如伴随抑郁、焦虑症状)。


示例解读

假设某青少年得分为 65 分

  • 风险提示:存在明显网络依赖,可能因上网导致成绩下降、与父母冲突、睡眠不足等问题。

  • 行动建议

    1. 家长与孩子共同制定合理的上网计划,逐步减少非必要使用。

    2. 增加线下活动(如运动、兴趣班),替代网络娱乐。

    3. 寻求心理咨询师帮助,探索成瘾背后的心理需求(如逃避学业压力、社交困难)。


本文地址:https://www.anxltklyy.com/rensheng/xljbzwzl/wy_yxcy/197029.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