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针对同性恋及性少数群体的公益机构主要以民间组织为主,其活动范围集中在心理健康支持、防艾宣传、社群联结和法律倡导等领域。由于政策环境复杂,许多机构采取“去标签化”策略,以更隐蔽的方式运作。以下列举部分较活跃的公益机构及相关资源(信息截至2023年,需注意政策动态可能影响机构运营):
一、综合性支持机构
北京同志中心(Beijing LGBT Center)
服务内容:心理咨询、法律咨询、社群活动(如艺术工作坊)、HIV检测与防治教育。
联系方式:通过微信公众号“北京同志中心”获取最新活动信息(线下地址因安全原因不公开)。
特点:中国最早成立的LGBT机构之一,近年转向更低调的社区服务。
同性恋亲友会(PFLAG China)
服务内容:帮助性少数群体家庭沟通(如家长互助小组)、组织亲子对话活动。
覆盖城市:广州、北京、上海等十余个城市设有分会,线上服务覆盖全国。
备注:近年活动转向线上为主,避免大规模集会。
二、健康与医疗支持
淡蓝公益(Danlan Welfare)
背景:由同性社交软件Blued成立的公益分支。
服务内容:HIV检测与防治宣传、性健康知识普及、PrEP(暴露前预防)药物推广。
渠道:通过Blued APP内“公益”板块或合作医疗机构提供服务。
广州岭南伙伴社区支持中心
服务内容:HIV检测与感染者支持、性少数青少年心理辅导。
特点:与疾控中心合作,服务范围覆盖华南地区。
三、法律援助与反歧视
同语(Common Language)
服务内容:性少数权益法律研究、职场/校园歧视个案支持(如协助起草投诉信)。
产出:发布《中国性少数群体生存状况报告》等研究,推动政策倡导。
联系方式:官网(需翻墙)或通过合作律师网络联系。
彩虹律师团(民间自发组织)
服务内容:为性少数群体提供婚姻财产、意定监护等法律咨询(非公开执业)。
参与方式:通过LGBT社群内部推荐联系律师。
四、青年与校园支持
校园同志青年行动网络(Campus LGBTQ Network)
服务内容:支持高校性少数社团(如活动策划培训)、提供反霸凌指南。
现状:受近年高校社团管理收紧影响,转为地下化运作。
出色伙伴(原“同志你好”行动网络)
服务内容:青年同志成长营、线上分享会(如出柜经验、自我认同)。
渠道:通过微信公众号“出色伙伴”参与线上活动。
五、国际组织在华项目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LGBT项目
服务内容:推动反歧视政策研究、支持企业多元共融(如发布《中国性少数群体就业环境报告》)。
合作对象:主要与企业、学术机构合作,不直接对接个人。
国际艾滋病联盟(Alliance China)
服务内容:通过地方NGO支持性少数群体HIV防治,提供检测试剂与培训。
六、线上匿名支持资源
心理热线:
同语心理支持热线(限特定时段,通过微信公众号预约)。
“青艾健康”线上咨询(侧重HIV与性健康)。
社群平台:
豆瓣小组(如“les联萌”“基友讨论区”等,需警惕封禁风险)。
Telegram群组(需翻墙,关键词搜索如“中国同志互助”)。
注意事项
隐私与安全:
避免在未加密社交平台(如微信)直接提及敏感词汇,建议使用代号(如“社群活动”代替“同志聚会”)。
联系机构前确认其可信度(可通过社群口碑核实)。
政策风险:
部分机构可能因监管暂停服务,建议通过多个渠道获取最新信息。
线下活动参与需谨慎评估风险,优先选择小型、熟人推荐的活动。
替代方案:
若无法接触上述机构,可尝试通过友好心理咨询师、HIV检测点间接获取资源。
国际紧急资源(高危情况)
Rainbow Railroad:为面临迫害的性少数群体提供国际庇护申请协助(官网提交求助)。
ILGA Asia:提供亚洲地区性少数组织联络信息(需翻墙访问)。
中国性少数公益机构的生存依赖社群的互助与韧性。如需进一步帮助,建议从可信的小型社群网络入手,逐步建立支持系统。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