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人生启示录》在线阅读(这是作者龚咏雨办的网站)。【人生痛苦治愈网】:治愈人生各种痛苦。另有公益心理咨询师、婚姻咨询、分离小三劝退。
《重大人生启示录》——真正改变你一生的书!(摘录)

1.这是极为特殊的历史转折期,物质文明发展到这一步注定了精神(信仰)的缺失,灵魂空虚、物欲横流,人们的精神堕入虚无主义,只能沉浸在金钱物质欲望和肉体感官刺激中,有各种不安和痛苦。多少年轻人也失去了纯真的理想和纯美的爱情。这绝不仅是我们这个星球上的生命的悲剧,而是任何一种生命在文明发展进程中注定的悲哀。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们到底该怎样活着?

2.“欲望的规律”:人生就是由欲望不满足而痛苦和满足之后无趣这两者所构成。你满心期待着未来的某个快乐,却未必理智认知到了它是短暂的而不会持久。人的本质是痛苦,快乐充满幻灭感,只是昙花一现。——这个描述有两种含义:一、人的欲望生发的规律显得生命充满无意义感;二、人的欲望实现后的感受的规律。感受只发生在“陌生”阶段,一旦“熟悉”了对象,大脑就不再接受刺激,感受就消失了。

3.我们总是害怕死亡,而如果人真的可以永远活着,我想人们同样会像害怕死亡一样害怕永恒,或厌倦永恒。

4.一种理想主义的人生观是:生命的长度无须受制于肉体自然的衰败,它应该是受你的心灵、你的快乐的需要而去自主选择。我们现在这样,“活着”等于“自然生命时间”,在其间被无常,被疾病,被死神奴役,有的人承受着巨大的痛苦,而还要在沉重的道德压力下始终保持“活着”,这并不是人们的善,反而是恶。人们可真正去同情他们的大不幸?为了尊重生命,我们要自己决定自己的死亡以及死亡的方式。这死亡的权利让人与人之间绝对平等,让一切生活平等,让生和死平等。人获得最彻底的自由,人不会再被迫为物质生活、为世俗尊严而疲于奔命。每个人以他乐意的方式存在。(国家的公权力应该为“死亡权利”提供支持。)

5.人们总爱追问人生的意义,其实人生本无所谓意义,因为:存在先于本质,先有“存在”,然后才有对这个“存在”的本质是什么的描述,“意义”也属于描述的内容。

6.宇宙一切存在,本身是如何得以存在的?——这个问题足以摧垮你的无信仰主义。你不能不对自身以及对这个世界感到震惊。

7.现代文明里的人在成年后余生都在用大量的时间干一件事:治愈自己。包括但不限于画画、钓鱼、看足球、打游戏。它们已然不是一种兴趣爱好了,而是一种疗愈自己的方式。但这些方式都不能真正实现治愈,只是止痛药。很多人将目光转向宗教,由于他不能真信,因此宗教仅仅是安慰剂,连止痛药都不如。我(龚咏雨)写《重大人生启示录》其实就是为了实现真正的治愈。

《重大人生启示录》如何阅读更多文字?请点击:https://www.anxltklyy.com/rensheng/zhongdarenshengqishilu/149230.html

心理咨询中常说“接纳”,到底该怎么做到接纳?

作者:人生智慧网 2025-04-25

在心理咨询中,“接纳”是一个核心概念,但它常常被误解为“认命”或“放弃改变”。实际上,接纳是一种主动的心理过程,是对现实的全然承认,同时不陷入抗拒或评判的漩涡。它并非被动妥协,而是通过理解、包容和调整,找到与自我、他人或环境更健康的关系。

一、什么是真正的“接纳”?

接纳 ≠ 认同

接纳是承认“此刻的存在状态”,而非认为它是好的、正确的。比如接纳自己此刻的焦虑,不代表认同焦虑应该存在,而是承认它的客观存在,减少与之对抗的消耗。

接纳 ≠ 不作为

接纳是改变的起点。就像医生必须先承认患者发烧的事实,才能开始治疗。拒绝承认问题的人,往往陷入“虚假努力”的恶性循环。

接纳的3个层次

现实层:承认客观事实的存在(如“我失业了”)

情绪层:允许情绪自然流动(如“我可以感到挫败”)

认知层:放下“应该/不应该”的执念(如“人生不必永远成功”)

二、为什么难以做到接纳?

文化陷阱

社会推崇“战胜困难”“逆天改命”,将接纳等同于软弱。实际上,真正的强大是像竹子一样:能挺立也能随风弯曲。

大脑的生存本能

杏仁核会将“不如意”识别为威胁,触发战斗/逃跑反应。接纳需要训练前额叶皮层用理性覆盖本能警报。

对“失控”的恐惧

人们常误以为接纳会失去控制权。但心理学研究证明:越抗拒现实,越会消耗心理能量,反而削弱行动力。

三、如何科学练习接纳?

1. 觉察抗拒的“心理钩子”
当陷入焦虑/痛苦时,问自己:

“我在抗拒什么?”(具体事件/感受)

“这种抗拒带来了什么?”(通常是更多痛苦)

“如果暂时放下抗拒10分钟,会发生什么?”(实验法)

案例:
面对演讲紧张时,与其想“我不该紧张”,不如说:“我注意到心跳加快、手心出汗,这是我的应激系统在试图保护我。”

2. 用身体作为锚点
情绪是身体的信号,通过生理调节反向影响心理:

呼吸法:吸气4秒→屏息2秒→呼气6秒(激活副交感神经)

接地练习:说出此刻看到的5种颜色、触摸的4种材质、听到的3种声音

姿势调整:刻意放松肩膀/下巴(身体放松会欺骗大脑释放安全信号)

3. 改写内在叙事
将绝对化语言替换为客观描述:

❌“我永远做不好” → ✅“这次尝试遇到了困难”

❌“生活不该这样” → ✅“生活此刻呈现了这样的状态”

❌“我必须接纳” → ✅“我选择尝试理解这个状态”

4. 设置“接纳缓冲带”
对难以接纳的事物,分阶段处理:

初级缓冲:允许自己暂时不接纳(如“我暂时无法原谅他,这很正常”)

中级缓冲:允许部分接纳(如“我接纳他的善意,但暂不接纳他的做法”)

终极缓冲:在安全范围内尝试新视角(如“如果用他的视角看,会发生什么?”)

5. 培养“观察性自我”
每天5分钟冥想练习:

想象自己是一块山岩,看着情绪如云雾般飘过而不被带走

或作为纪录片导演,客观记录自己的心理活动(“镜头此刻拍到一个人在焦虑地踱步”)

四、接纳的进阶理解

对“不接纳”的接纳:当发现自己在抗拒时,不必二次批判(“我怎么又无法接纳!”),而是温和提醒:“啊,我的抗拒机制又启动了。”

动态接纳:接纳是持续的过程,不是一劳永逸的结果。就像冲浪者需要不断调整姿势应对海浪,接纳也需要根据现实灵活调整。

悖论性接纳:某些时候,彻底接纳反而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改变。就像失眠者不再纠结“必须入睡”后,常会自然入睡。

五、生活化练习场景

面对失败:
“我承认这次项目搞砸了(现实层),我感到沮丧和羞愧(情绪层),但我不必因此否定全部自我(认知层)。接下来我可以……”

处理关系冲突:
“我接纳TA确实伤害了我(现实层),也接纳自己暂时不想原谅(情绪层),但这不意味着我们的关系永远定格(认知层)。”

应对负面情绪:
给情绪写一封“接纳信”:“亲爱的焦虑,我看到你了。谢谢你提醒我重视这件事,现在请你暂时坐到后排,我要继续前进了。”

接纳的本质,是停止与真相的战争。它不是终点,而是腾出心理空间,让改变自然生长的土壤。当你不再把能量消耗在“为什么偏偏是我”的质问上,那些曾被抗拒压制的内在力量,反而会悄然萌芽。

本文地址:https://www.anxltklyy.com/rensheng/rsdgztk/lixiangpomie_pingfan_renshengwuwang/196985.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