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是极为特殊的历史转折期,物质文明发展到这一步注定了精神(信仰)的缺失,灵魂空虚、物欲横流,人们的精神堕入虚无主义,只能沉浸在金钱物质欲望和肉体感官刺激中,有各种不安和痛苦。多少年轻人也失去了纯真的理想和纯美的爱情。这绝不仅是我们这个星球上的生命的悲剧,而是任何一种生命在文明发展进程中注定的悲哀。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们到底该怎样活着?
2.“欲望的规律”:人生就是由欲望不满足而痛苦和满足之后无趣这两者所构成。你满心期待着未来的某个快乐,却未必理智认知到了它是短暂的而不会持久。人的本质是痛苦,快乐充满幻灭感,只是昙花一现。——这个描述有两种含义:一、人的欲望生发的规律显得生命充满无意义感;二、人的欲望实现后的感受的规律。感受只发生在“陌生”阶段,一旦“熟悉”了对象,大脑就不再接受刺激,感受就消失了。
3.我们总是害怕死亡,而如果人真的可以永远活着,我想人们同样会像害怕死亡一样害怕永恒,或厌倦永恒。
4.一种理想主义的人生观是:生命的长度无须受制于肉体自然的衰败,它应该是受你的心灵、你的快乐的需要而去自主选择。我们现在这样,“活着”等于“自然生命时间”,在其间被无常,被疾病,被死神奴役,有的人承受着巨大的痛苦,而还要在沉重的道德压力下始终保持“活着”,这并不是人们的善,反而是恶。人们可真正去同情他们的大不幸?为了尊重生命,我们要自己决定自己的死亡以及死亡的方式。这死亡的权利让人与人之间绝对平等,让一切生活平等,让生和死平等。人获得最彻底的自由,人不会再被迫为物质生活、为世俗尊严而疲于奔命。每个人以他乐意的方式存在。(国家的公权力应该为“死亡权利”提供支持。)
5.人们总爱追问人生的意义,其实人生本无所谓意义,因为:存在先于本质,先有“存在”,然后才有对这个“存在”的本质是什么的描述,“意义”也属于描述的内容。
6.宇宙一切存在,本身是如何得以存在的?——这个问题足以摧垮你的无信仰主义。你不能不对自身以及对这个世界感到震惊。
7.现代文明里的人在成年后余生都在用大量的时间干一件事:治愈自己。包括但不限于画画、钓鱼、看足球、打游戏。它们已然不是一种兴趣爱好了,而是一种疗愈自己的方式。但这些方式都不能真正实现治愈,只是止痛药。很多人将目光转向宗教,由于他不能真信,因此宗教仅仅是安慰剂,连止痛药都不如。我(龚咏雨)写《重大人生启示录》其实就是为了实现真正的治愈。
《重大人生启示录》如何阅读更多文字?请点击:https://www.anxltklyy.com/rensheng/zhongdarenshengqishilu/149230.html
你有没有发现,现代人总在和时间赛跑?刷短视频怕错过热点,定计划要排到三年后,连旅游都要赶场打卡。这时候有个清朝老头突然跳出来说:"未来不迎",是不是像给狂奔的我们脚底抹了刹车油?
这个老头叫曾国藩,就是历史书上那个打败太平天国的狠人。但你可能不知道,他年轻时是个重度焦虑症患者,半夜失眠写日记骂自己,混到中年突然开窍,整出了十六字真经:"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简直比现代心理医生还懂当代人的精神内耗。
咱们先说"未来不迎"。不是让你当咸鱼躺平,而是像老司机开车——眼睛盯着眼前三五十米,该拐弯拐弯该刹车刹车,谁开车会死盯着十公里外的收费站?现在年轻人总爱提前焦虑:还没毕业愁买房,没对象怕孤独终老,结果把眼前的饭都吃不出香味。
举个栗子,你肯定见过这样的同事:周一下午就开始焦虑周五的汇报,PPT还没做先脑补被老板骂的场景,结果真到周四熬夜赶工时,反而因为之前耗光精力搞砸了。这不就是"迎未来"迎翻车了么?
曾国藩这招妙在哪?他把人生拆成了三块肉:没来的肉不惦记,到嘴的肉认真嚼,咽下去的肉别反刍。就像做饭不能同时盯着炒锅、烤箱和电饭煲,过日子也得学会关掉几个"思维灶台"。
下次手机弹出地震预警别慌,先确认是不是真在震;收到裁员传闻别急着改简历,先把手头项目做出彩。活在当下不是鸡汤,而是保命技能——你永远不知道明天是晴天还是暴雨,但今天晾出去的衣服总得先收回来。
最后说句大实话:未来就像外卖订单,你催或不催,该来的总会来。与其在等待时把手机刷到没电,不如先泡杯茶,把眼前这集电视剧好好看完。毕竟曾国藩都说了:"未来不迎",可不是让我们摆烂,是教咱们在不确定的世界里,活出点确定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