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人生启示录》在线阅读(这是作者龚咏雨办的网站)。人生痛苦治愈网:治愈人生各种痛苦。另有:人生哲学,哲学智慧;人生感悟哲理,生命感悟哲理;人生名言句子语录,经典名言句子语录。
《重大人生启示录》——真正改变你一生的书!(摘录)

1.这是极为特殊的历史转折期,物质文明发展到这一步注定了精神(信仰)的缺失,灵魂空虚、物欲横流,人们的精神堕入虚无主义,只能沉浸在金钱物质欲望和肉体感官刺激中,有各种不安和痛苦。多少年轻人也失去了纯真的理想和纯美的爱情。这绝不仅是我们这个星球上的生命的悲剧,而是任何一种生命在文明发展进程中注定的悲哀。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们到底该怎样活着?

2.“欲望的规律”:人生就是由欲望不满足而痛苦和满足之后无趣这两者所构成。你满心期待着未来的某个快乐,却未必理智认知到了它是短暂的而不会持久。人的本质是痛苦,快乐充满幻灭感,只是昙花一现。——这个描述有两种含义:一、人的欲望生发的规律显得生命充满无意义感;二、人的欲望实现后的感受的规律。感受只发生在“陌生”阶段,一旦“熟悉”了对象,大脑就不再接受刺激,感受就消失了。

3.我们总是害怕死亡,而如果人真的可以永远活着,我想人们同样会像害怕死亡一样害怕永恒,或厌倦永恒。

4.一种理想主义的人生观是:生命的长度无须受制于肉体自然的衰败,它应该是受你的心灵、你的快乐的需要而去自主选择。我们现在这样,“活着”等于“自然生命时间”,在其间被无常,被疾病,被死神奴役,有的人承受着巨大的痛苦,而还要在沉重的道德压力下始终保持“活着”,这并不是人们的善,反而是恶。人们可真正去同情他们的大不幸?为了尊重生命,我们要自己决定自己的死亡以及死亡的方式。这死亡的权利让人与人之间绝对平等,让一切生活平等,让生和死平等。人获得最彻底的自由,人不会再被迫为物质生活、为世俗尊严而疲于奔命。每个人以他乐意的方式存在。(国家的公权力应该为“死亡权利”提供支持。)

5.人们总爱追问人生的意义,其实人生本无所谓意义,因为:存在先于本质,先有“存在”,然后才有对这个“存在”的本质是什么的描述,“意义”也属于描述的内容。

6.宇宙一切存在,本身是如何得以存在的?——这个问题足以摧垮你的无信仰主义。你不能不对自身以及对这个世界感到震惊。

7.现代文明里的人在成年后余生都在用大量的时间干一件事:治愈自己。包括但不限于画画、钓鱼、看足球、打游戏。它们已然不是一种兴趣爱好了,而是一种疗愈自己的方式。但这些方式都不能真正实现治愈,只是止痛药。很多人将目光转向宗教,由于他不能真信,因此宗教仅仅是安慰剂,连止痛药都不如。我(龚咏雨)写《重大人生启示录》其实就是为了实现真正的治愈。

《重大人生启示录》如何阅读更多文字?请点击:https://www.anxltklyy.com/rensheng/zhongdarenshengqishilu/149230.html

中国当下的夫妻关系为什么普遍不和睦?

作者:人生智慧网 2025-04-16

中国当下夫妻关系面临的挑战是多种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需从多维度进行客观分析:

一、结构性社会变迁的影响

  1. 城市化加速:2.8亿农民工群体中,约6000万流动人口面临长期分居,导致家庭功能弱化。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城市家庭平均规模降至2.62人,核心家庭化加剧情感支持系统的脆弱性。

  2. 经济压力倍增:房贷收入比达62%的一线城市家庭,育儿成本占家庭收入49%(2019年数据),经济焦虑成为夫妻冲突的首要诱因(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显示占比37%)。

二、性别角色重构的阵痛

  1. 女性教育革命:高等教育性别比例逆转(2021年本专科女生占比52.5%),职业女性劳动参与率61.5%,但家务劳动性别比仍为2.7:1,角色期待落差导致价值冲突。

  2. 代际模式断裂:80/90后独生子女群体中,78%的婚姻涉及双方父母深度介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数据),形成"6+1"家庭结构下的权力博弈。

三、数字化时代的亲密关系异化

  1. 注意力经济侵蚀:成年人日均手机使用时长超6小时(2022年报告),夫妻深度对话时间较十年前减少70%,形成"同床共屏"现象。

  2. 社交平台双刃剑:婚恋交友APP用户达3.4亿,虚拟关系拓展与现实婚姻满意度呈负相关(r=-0.32,2021年研究数据)。

四、制度变迁的次生效应

  1. 离婚登记便利化:离婚冷静期实施后,2023年离婚率仍达2.08‰,反映深层矛盾未根本缓解。家事案件年均400万件,70%涉财产分割争议。

  2. 教育竞赛压力:北上广深家庭平均教育支出8.2万元/年,育儿理念分歧成为38%夫妻矛盾的导火索(中国教育学会调研)。

五、文化价值断层

  1. 个体主义崛起:婚姻满意度调查显示,90后对"个人空间"的需求较70后高出42个百分点,传统家庭主义与现代个人主义的张力加剧。

  2. 代际传递变异:原生家庭创伤的代际传递率约35%(北师大研究),亲密关系模式重建面临文化无意识的挑战。

六、心理健康视角

焦虑障碍患病率4.98%(2023年数据),夫妻共患心理问题的比例达21%,但寻求专业帮助的仅占7.3%,情绪管理失能加剧关系恶化。

这些数据揭示的不仅是婚姻关系的危机,更是社会转型期系统性调适的必经过程。问题的解决需要超越个体道德评判,在社会保障体系、性别平等政策、心理健康服务等层面构建支持网络。值得注意的是,危机中同样孕育着新型亲密关系模式的可能,年轻世代正在探索更平等的伴侣关系,这种重构或将引领新的家庭文明形态。

本文地址:https://www.anxltklyy.com/rensheng/rsdgztk/lihun_fuqibuhe/195927.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