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人生启示录》在线阅读(这是作者龚咏雨办的网站)。人生痛苦治愈网:治愈人生各种痛苦。另有:人生哲学,哲学智慧;人生感悟哲理,生命感悟哲理;人生名言句子语录,经典名言句子语录。
《重大人生启示录》——真正改变你一生的书!(摘录)

1.这是极为特殊的历史转折期,物质文明发展到这一步注定了精神(信仰)的缺失,灵魂空虚、物欲横流,人们的精神堕入虚无主义,只能沉浸在金钱物质欲望和肉体感官刺激中,有各种不安和痛苦。多少年轻人也失去了纯真的理想和纯美的爱情。这绝不仅是我们这个星球上的生命的悲剧,而是任何一种生命在文明发展进程中注定的悲哀。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们到底该怎样活着?

2.“欲望的规律”:人生就是由欲望不满足而痛苦和满足之后无趣这两者所构成。你满心期待着未来的某个快乐,却未必理智认知到了它是短暂的而不会持久。人的本质是痛苦,快乐充满幻灭感,只是昙花一现。——这个描述有两种含义:一、人的欲望生发的规律显得生命充满无意义感;二、人的欲望实现后的感受的规律。感受只发生在“陌生”阶段,一旦“熟悉”了对象,大脑就不再接受刺激,感受就消失了。

3.我们总是害怕死亡,而如果人真的可以永远活着,我想人们同样会像害怕死亡一样害怕永恒,或厌倦永恒。

4.一种理想主义的人生观是:生命的长度无须受制于肉体自然的衰败,它应该是受你的心灵、你的快乐的需要而去自主选择。我们现在这样,“活着”等于“自然生命时间”,在其间被无常,被疾病,被死神奴役,有的人承受着巨大的痛苦,而还要在沉重的道德压力下始终保持“活着”,这并不是人们的善,反而是恶。人们可真正去同情他们的大不幸?为了尊重生命,我们要自己决定自己的死亡以及死亡的方式。这死亡的权利让人与人之间绝对平等,让一切生活平等,让生和死平等。人获得最彻底的自由,人不会再被迫为物质生活、为世俗尊严而疲于奔命。每个人以他乐意的方式存在。(国家的公权力应该为“死亡权利”提供支持。)

5.人们总爱追问人生的意义,其实人生本无所谓意义,因为:存在先于本质,先有“存在”,然后才有对这个“存在”的本质是什么的描述,“意义”也属于描述的内容。

6.宇宙一切存在,本身是如何得以存在的?——这个问题足以摧垮你的无信仰主义。你不能不对自身以及对这个世界感到震惊。

7.现代文明里的人在成年后余生都在用大量的时间干一件事:治愈自己。包括但不限于画画、钓鱼、看足球、打游戏。它们已然不是一种兴趣爱好了,而是一种疗愈自己的方式。但这些方式都不能真正实现治愈,只是止痛药。很多人将目光转向宗教,由于他不能真信,因此宗教仅仅是安慰剂,连止痛药都不如。我(龚咏雨)写《重大人生启示录》其实就是为了实现真正的治愈。

《重大人生启示录》如何阅读更多文字?请点击:https://www.anxltklyy.com/rensheng/zhongdarenshengqishilu/149230.html

哀伤的治疗

作者:人生智慧网 2025-04-16

治疗哀伤是一个复杂而个体化的过程,因为每个人面对失去(如亲人离世、关系结束、重大变故等)时的反应和需求都可能不同。以下是一些科学支持的方法和心理学建议,帮助你或他人逐步走出哀伤:


1. 允许自己感受哀伤

  • 接纳情绪:哀伤是自然的反应,不要压抑或否定自己的感受。允许自己哭泣、愤怒、困惑,甚至暂时的麻木。

  • 避免评判:告诉自己:“我的感受是合理的,不需要为悲伤感到羞耻。”


2. 理解哀伤的阶段(但不必强求“按阶段”进行)

心理学中的“哀伤五阶段”(库布勒-罗斯模型)提供了一种参考框架,但并非所有人都会经历所有阶段,顺序也可能不同:

  • 否认(Denial)

  • 愤怒(Anger)

  • 讨价还价(Bargaining)

  • 抑郁(Depression)

  • 接受(Acceptance)
    重点:这些阶段不是“任务清单”,而是帮助你理解复杂情绪的工具。


3. 建立支持系统

  • 倾诉与陪伴:与信任的亲友分享感受,或加入支持团体。有时仅仅是“被倾听”就能缓解痛苦。

  • 专业帮助:如果哀伤长期(如超过6个月)严重影响生活,考虑心理咨询或哀伤辅导(Grief Counseling)。专业人士能提供安全的空间和工具,帮助你梳理情绪。


4. 用仪式或行动纪念失去

  • 纪念活动:通过写日记、种一棵树、整理照片、举办纪念仪式等方式,赋予哀伤意义。

  • 延续联结:保留逝者的某些习惯或价值观,例如继续他们热爱的公益活动,以此保持情感联结。


5. 照顾身体与日常生活

  • 基础健康:哀伤可能伴随失眠、食欲不振,尽量保持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和健康饮食。

  • 小目标管理:将日常任务分解为更易完成的小步骤,避免因情绪压力而自我批评。


6. 区分“正常哀伤”与“复杂性哀伤”

  • 正常哀伤:随时间推移,痛苦会逐渐缓和,间歇性出现,但仍能维持基本生活。

  • 复杂性哀伤(Prolonged Grief Disorder):如果长期(超过1年)出现以下情况,需专业干预:

    • 无法接受失去的事实

    • 强烈孤独感或自我封闭

    • 丧失生活意义

    • 无法恢复日常功能(如工作、社交)


7. 心理学工具与练习

  • 正念冥想:通过观察呼吸和身体感受,减少对痛苦情绪的抗拒(如使用APP:Headspace、Calm)。

  • 认知行为疗法(CBT):识别和调整与哀伤相关的消极思维模式(如“我再也无法快乐了”)。

  • 艺术表达:通过绘画、音乐、写作等非语言方式释放情绪。


8. 给自己时间

哀伤没有“截止日期”,愈合的过程可能伴随一生,但痛苦的程度会逐渐减轻。重要的是找到与哀伤共处的方式,而非“彻底摆脱它”。


何时需要紧急帮助?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请立即联系心理咨询师、医生或危机干预热线:

  • 有自伤或自杀念头

  • 完全无法进食或睡眠

  • 长期与现实脱节(如幻觉)


哀伤的本质是爱和联结的延续。它可能永远不会完全消失,但你可以学会带着这份情感继续生活,并在过程中重新找到属于自己的意义。你并不孤单,寻求帮助是勇敢的表现。

本文地址:https://www.anxltklyy.com/rensheng/rsdgztk/shiquqinren/195909.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