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是极为特殊的历史转折期,物质文明发展到这一步注定了精神(信仰)的缺失,灵魂空虚、物欲横流,人们的精神堕入虚无主义,只能沉浸在金钱物质欲望和肉体感官刺激中,有各种不安和痛苦。多少年轻人也失去了纯真的理想和纯美的爱情。这绝不仅是我们这个星球上的生命的悲剧,而是任何一种生命在文明发展进程中注定的悲哀。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们到底该怎样活着?
2.“欲望的规律”:人生就是由欲望不满足而痛苦和满足之后无趣这两者所构成。你满心期待着未来的某个快乐,却未必理智认知到了它是短暂的而不会持久。人的本质是痛苦,快乐充满幻灭感,只是昙花一现。——这个描述有两种含义:一、人的欲望生发的规律显得生命充满无意义感;二、人的欲望实现后的感受的规律。感受只发生在“陌生”阶段,一旦“熟悉”了对象,大脑就不再接受刺激,感受就消失了。
3.我们总是害怕死亡,而如果人真的可以永远活着,我想人们同样会像害怕死亡一样害怕永恒,或厌倦永恒。
4.一种理想主义的人生观是:生命的长度无须受制于肉体自然的衰败,它应该是受你的心灵、你的快乐的需要而去自主选择。我们现在这样,“活着”等于“自然生命时间”,在其间被无常,被疾病,被死神奴役,有的人承受着巨大的痛苦,而还要在沉重的道德压力下始终保持“活着”,这并不是人们的善,反而是恶。人们可真正去同情他们的大不幸?为了尊重生命,我们要自己决定自己的死亡以及死亡的方式。这死亡的权利让人与人之间绝对平等,让一切生活平等,让生和死平等。人获得最彻底的自由,人不会再被迫为物质生活、为世俗尊严而疲于奔命。每个人以他乐意的方式存在。(国家的公权力应该为“死亡权利”提供支持。)
5.人们总爱追问人生的意义,其实人生本无所谓意义,因为:存在先于本质,先有“存在”,然后才有对这个“存在”的本质是什么的描述,“意义”也属于描述的内容。
6.宇宙一切存在,本身是如何得以存在的?——这个问题足以摧垮你的无信仰主义。你不能不对自身以及对这个世界感到震惊。
7.现代文明里的人在成年后余生都在用大量的时间干一件事:治愈自己。包括但不限于画画、钓鱼、看足球、打游戏。它们已然不是一种兴趣爱好了,而是一种疗愈自己的方式。但这些方式都不能真正实现治愈,只是止痛药。很多人将目光转向宗教,由于他不能真信,因此宗教仅仅是安慰剂,连止痛药都不如。我(龚咏雨)写《重大人生启示录》其实就是为了实现真正的治愈。
《重大人生启示录》如何阅读更多文字?请点击:https://www.anxltklyy.com/rensheng/zhongdarenshengqishilu/149230.html
你肯定遇到过这种时候:工作堆成山却只想躺平刷手机,刚被领导骂完又和对象吵架,心里堵得慌还失眠到天亮。晚清第一硬核大叔曾国藩要是看见你这状态,估计得递过来一张纸条,上面就十六个字:「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
这老头当年带着湘军打太平天国,输得裤衩都快没了还差点跳河,结果硬是靠着这十六字真言翻盘。说白了就四个字:别想太多!事情来了就接着,别提前给自己加戏,干着今天的活儿别惦记昨天的破事,就像你打游戏通关,总不能卡在第三关还老想着第二关的失误吧?
「物来顺应」听着玄乎,其实跟咱们点外卖一个道理。饿了就打开APP,别纠结「我是吃炸鸡还是沙拉」「吃完会不会胖三斤」,手指头一戳下单就完事。很多人职场混不好,就是领导派活时内心戏太多:「这项目会不会背锅?」「同事会不会使绊子?」还没动手先把自己吓退了。
再说「未来不迎」,这可不是让你当咸鱼。好比你要去相亲,提前把婚后买房、孩子学区房都脑补完了,结果见面发现对方抠脚大汉。真正的高手都是「走一步看三步,但绝不多想第四步」,就像玩俄罗斯方块,眼睛盯着马上要落的方块,手里调整着下面的布局,但不会去算后面二十步怎么摆。
最扎心的是「既过不恋」。多少人在深夜翻前任朋友圈,复盘三年前说错的那句话,这些破事在曾国藩眼里就是「沉没成本」。人家打完败仗怎么写日记的?「今日折兵三千,当思火炮改良之法」,写完转头就去搞洋务运动了,绝不像咱们似的,摔个跤都要发九宫格朋友圈求安慰。
下次当你又要为PPT焦虑、为房贷失眠的时候,把这十六个字当手机壁纸。老祖宗早看透了:人生就像开手动挡,该换挡时别死踩着离合器不放。抓住眼前这秒,比烧香拜佛管用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