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人生启示录》在线阅读(这是作者龚咏雨办的网站)。【人生痛苦治愈网】:治愈人生各种痛苦。另有婚姻咨询、分离小三劝退。
《重大人生启示录》——真正改变你一生的书!(摘录)

1.这是极为特殊的历史转折期,物质文明发展到这一步注定了精神(信仰)的缺失,灵魂空虚、物欲横流,人们的精神堕入虚无主义,只能沉浸在金钱物质欲望和肉体感官刺激中,有各种不安和痛苦。多少年轻人也失去了纯真的理想和纯美的爱情。这绝不仅是我们这个星球上的生命的悲剧,而是任何一种生命在文明发展进程中注定的悲哀。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们到底该怎样活着?

2.“欲望的规律”:人生就是由欲望不满足而痛苦和满足之后无趣这两者所构成。你满心期待着未来的某个快乐,却未必理智认知到了它是短暂的而不会持久。人的本质是痛苦,快乐充满幻灭感,只是昙花一现。——这个描述有两种含义:一、人的欲望生发的规律显得生命充满无意义感;二、人的欲望实现后的感受的规律。感受只发生在“陌生”阶段,一旦“熟悉”了对象,大脑就不再接受刺激,感受就消失了。

3.我们总是害怕死亡,而如果人真的可以永远活着,我想人们同样会像害怕死亡一样害怕永恒,或厌倦永恒。

4.一种理想主义的人生观是:生命的长度无须受制于肉体自然的衰败,它应该是受你的心灵、你的快乐的需要而去自主选择。我们现在这样,“活着”等于“自然生命时间”,在其间被无常,被疾病,被死神奴役,有的人承受着巨大的痛苦,而还要在沉重的道德压力下始终保持“活着”,这并不是人们的善,反而是恶。人们可真正去同情他们的大不幸?为了尊重生命,我们要自己决定自己的死亡以及死亡的方式。这死亡的权利让人与人之间绝对平等,让一切生活平等,让生和死平等。人获得最彻底的自由,人不会再被迫为物质生活、为世俗尊严而疲于奔命。每个人以他乐意的方式存在。(国家的公权力应该为“死亡权利”提供支持。)

5.人们总爱追问人生的意义,其实人生本无所谓意义,因为:存在先于本质,先有“存在”,然后才有对这个“存在”的本质是什么的描述,“意义”也属于描述的内容。

6.宇宙一切存在,本身是如何得以存在的?——这个问题足以摧垮你的无信仰主义。你不能不对自身以及对这个世界感到震惊。

7.现代文明里的人在成年后余生都在用大量的时间干一件事:治愈自己。包括但不限于画画、钓鱼、看足球、打游戏。它们已然不是一种兴趣爱好了,而是一种疗愈自己的方式。但这些方式都不能真正实现治愈,只是止痛药。很多人将目光转向宗教,由于他不能真信,因此宗教仅仅是安慰剂,连止痛药都不如。我(龚咏雨)写《重大人生启示录》其实就是为了实现真正的治愈。

《重大人生启示录》如何阅读更多文字?请点击:https://www.anxltklyy.com/rensheng/zhongdarenshengqishilu/149230.html

科普:冻死会感到多痛苦?痛苦持续多久?

作者:人生智慧网 2025-04-24

关于冻死(低体温症致死)的痛苦程度和持续时间,医学研究主要通过事故案例分析和低温实验数据得出。以下是基于现有科学证据的客观解析:

一、冻死的生理阶段与主观感受

1. 代偿期(核心体温35-32℃)

生理变化:寒颤达到峰值(产热增加5倍),外周血管收缩(手脚血流减少80%)

痛苦表现:剧烈颤抖、肌肉酸痛、皮肤针刺感,意识清醒但可能伴随焦虑

持续时间:通常30分钟-2小时(与环境温度和衣着相关)

2. 失代偿期(核心体温32-28℃)

生理转折:

寒颤停止(体温<32℃时肌肉糖原耗尽)

心率下降至40-50次/分,脑血流量减少30%

主观变化:

痛觉迟钝(冷受体麻痹)

出现反常脱衣现象(25%案例因下丘脑调节紊乱导致血管异常舒张)

部分人报告“温暖感”(血液短暂回流表皮引发错觉)

3. 濒死期(核心体温<28℃)

神经抑制:

脑电图显示θ波和δ波交替(类似深度麻醉)

痛觉传导完全阻断(髓鞘神经纤维在<25℃时停止工作)

终末反应:

心室颤动风险>60%(心肌细胞离子通道紊乱)

临床死亡多发生在核心体温23-20℃区间

二、关键时间与影响因素

环境温度

预计存活时间

痛苦高峰期

-20℃(无风)    2-4小时    前90分钟    

0℃(潮湿)    3-6小时    前2小时    

冷水(5℃)    30-90分钟    前20分钟    

加速死亡的因素:

风速增加1m/s,体感温度降低1℃(风寒效应)

酒精摄入使死亡率提高3倍(抑制颤抖反应+血管扩张)

饥饿状态(肝脏糖原<50g时产热能力骤降)

三、法医学特征

尸检显示:

维舍涅夫斯基斑:85%冻死者胃黏膜出现暗红色出血点(低温致毛细血管破裂)

红色尸僵:肌肉内氧合血红蛋白未解离(低温抑制酶活性)

反常脱衣:尸体周围散落衣物的案例占冻死者的15-20%

四、急救关键窗口

黄金1小时:核心体温>32℃时积极复温,存活率>70%

禁忌操作:

禁止摩擦四肢(可能引发室颤)

避免快速复温(温差>10℃/小时会增加死亡率)

存活奇迹:

最低存活记录:核心体温13.7℃(瑞典女性雪埋80分钟复苏成功)

冰水浸泡存活极限:儿童可达66分钟(得益于高体表面积/质量比)

五、生存策略

热量保存:

静止状态热量流失比活动时减少40%(避免出汗)

用锡纸包裹头部可减少30%体热散失

自救信号:

国际通用雪地SOS:三堆间隔6米的三角形火堆

装备选择:

羊毛衣物比棉质保温效率高200%(潮湿后仍保留80%隔热性)

注:数据引自《荒野医学》(Auerbach PS)、国际低温医学协会(ISHAR)指南及《柳叶刀》相关研究。建议参加专业野外生存培训,携带卫星定位信标(PLB)可使极地遇险存活率提升至92%。

本文地址:https://www.anxltklyy.com/rensheng/rsdgztk/zswjgy/196930.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