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人生启示录》在线阅读(这是作者龚咏雨办的网站)。【人生痛苦治愈网】:治愈人生各种痛苦。另有婚姻咨询、分离小三劝退。
《重大人生启示录》——真正改变你一生的书!(摘录)

1.这是极为特殊的历史转折期,物质文明发展到这一步注定了精神(信仰)的缺失,灵魂空虚、物欲横流,人们的精神堕入虚无主义,只能沉浸在金钱物质欲望和肉体感官刺激中,有各种不安和痛苦。多少年轻人也失去了纯真的理想和纯美的爱情。这绝不仅是我们这个星球上的生命的悲剧,而是任何一种生命在文明发展进程中注定的悲哀。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们到底该怎样活着?

2.“欲望的规律”:人生就是由欲望不满足而痛苦和满足之后无趣这两者所构成。你满心期待着未来的某个快乐,却未必理智认知到了它是短暂的而不会持久。人的本质是痛苦,快乐充满幻灭感,只是昙花一现。——这个描述有两种含义:一、人的欲望生发的规律显得生命充满无意义感;二、人的欲望实现后的感受的规律。感受只发生在“陌生”阶段,一旦“熟悉”了对象,大脑就不再接受刺激,感受就消失了。

3.我们总是害怕死亡,而如果人真的可以永远活着,我想人们同样会像害怕死亡一样害怕永恒,或厌倦永恒。

4.一种理想主义的人生观是:生命的长度无须受制于肉体自然的衰败,它应该是受你的心灵、你的快乐的需要而去自主选择。我们现在这样,“活着”等于“自然生命时间”,在其间被无常,被疾病,被死神奴役,有的人承受着巨大的痛苦,而还要在沉重的道德压力下始终保持“活着”,这并不是人们的善,反而是恶。人们可真正去同情他们的大不幸?为了尊重生命,我们要自己决定自己的死亡以及死亡的方式。这死亡的权利让人与人之间绝对平等,让一切生活平等,让生和死平等。人获得最彻底的自由,人不会再被迫为物质生活、为世俗尊严而疲于奔命。每个人以他乐意的方式存在。(国家的公权力应该为“死亡权利”提供支持。)

5.人们总爱追问人生的意义,其实人生本无所谓意义,因为:存在先于本质,先有“存在”,然后才有对这个“存在”的本质是什么的描述,“意义”也属于描述的内容。

6.宇宙一切存在,本身是如何得以存在的?——这个问题足以摧垮你的无信仰主义。你不能不对自身以及对这个世界感到震惊。

7.现代文明里的人在成年后余生都在用大量的时间干一件事:治愈自己。包括但不限于画画、钓鱼、看足球、打游戏。它们已然不是一种兴趣爱好了,而是一种疗愈自己的方式。但这些方式都不能真正实现治愈,只是止痛药。很多人将目光转向宗教,由于他不能真信,因此宗教仅仅是安慰剂,连止痛药都不如。我(龚咏雨)写《重大人生启示录》其实就是为了实现真正的治愈。

《重大人生启示录》如何阅读更多文字?请点击:https://www.anxltklyy.com/rensheng/zhongdarenshengqishilu/149230.html

2025年中国真实失业(含未充分就业和隐性失业)人数可能在1.5亿-2亿人之间,占总劳动力约18%-25%

作者:人生智慧网 2025-04-24

关于中国2025年的真实失业人数(包括未充分就业、放弃求职者、非正规就业者和隐形失业),目前缺乏官方直接数据,但可通过现有趋势、政策方向和经济结构进行推测分析。以下是综合评估:

一、官方失业率的局限性

中国官方公布的失业率主要为“城镇调查失业率”(2023年约5.2%-5.6%),其统计范围有限:

未覆盖群体:农村户籍人口、未登记求职者、放弃找工作的人(如部分青年和中年人)未被纳入。

隐性失业:部分劳动者因企业减产或岗位调整而“在职但无实际工作”,或被迫从事低收入、不稳定的零工(如外卖员、网约车司机)。

非正规就业:中国灵活就业人口约2亿人(2023年数据),部分收入不稳定且缺乏社会保障,可能被统计为“已就业”,但实际处于未充分就业状态。

二、2025年真实失业规模的估算

1. 基础数据与假设

劳动力总量:2023年中国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约8.8亿人,预计2025年略有下降。

官方失业率:若经济增速稳定在5%左右,2025年城镇调查失业率或维持在5.5%-6%,对应失业人口约3200万-3500万(以城镇劳动力约6亿人估算)。

隐形失业与未充分就业:

制造业转型:自动化、产业链外迁可能导致传统制造业岗位减少,部分工人被迫从事低技能服务业,形成“就业降级”。

青年失业:2023年16-24岁青年失业率一度超21%,若经济结构未显著改善,2025年青年群体(含高校毕业生)仍可能面临高失业压力。

农民工群体:约2.9亿农民工中,部分因建筑业、服务业需求波动而处于半失业状态。

2. 综合估算范围

若将以下群体纳入“真实失业”范畴:

未充分就业者:工作时间不足或收入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约占总劳动力10%-15%(8000万-1.3亿人)。

放弃求职者:长期失业后退出劳动力市场,约占总劳动力3%-5%(2400万-4000万人)。

非正规就业中的“隐性失业”:零工经济中收入不稳定者,约占总劳动力8%-10%(6400万-8000万人)。

粗略推算:2025年中国真实失业(含未充分就业和隐性失业)人数可能在1.5亿-2亿人之间,占总劳动力约18%-25%。

三、关键影响因素

经济增速与结构转型:

若GDP增速低于5%,传统行业(房地产、教培、互联网)裁员压力加剧。

新兴产业(新能源、AI、高端制造)能否创造足够高质量岗位存在不确定性。

政策干预效果:

“稳就业”政策(如职业培训、中小企业减税、基建投资)可能缓解部分压力。

户籍制度改革和社保覆盖扩大有助于减少农民工群体的未充分就业。

技术替代与全球化风险:

AI和自动化可能冲击低技能服务业(如客服、物流)。

地缘政治冲突或导致出口导向型产业岗位流失。

四、国际对比与警示

全球参考:国际劳工组织(ILO)数据显示,发展中国家“未充分就业率”通常为官方失业率的2-3倍。

中国特殊性:

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大量农村劳动力未纳入城镇失业统计。

青年“慢就业”和“考研考公热”可能掩盖真实失业问题。

五、结论与建议

真实失业规模:2025年中国包含各类隐性失业的广义失业人口可能接近1.8亿人(保守估计),主要集中在青年、农民工和低技能劳动者群体。

政策建议:

建立更全面的就业统计体系,纳入非正规就业和未充分就业数据。

加大对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投入,推动劳动力向高附加值行业转移。

完善零工经济劳动者的社会保障(如工伤、养老险),减少“就业贫困”。

风险提示:若全球经济衰退或国内产业升级滞后,真实失业规模可能进一步扩大。

需强调:以上估算基于当前趋势和政策假设,实际数据受多重变量影响(如疫情反复、重大技术突破)。建议持续关注国家统计局、人社部及第三方研究机构(如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追踪报告。

本文地址:https://www.anxltklyy.com/mingyanjuzi/196923.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