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人生启示录》在线阅读(这是作者龚咏雨办的网站)。【人生痛苦治愈网】:治愈人生各种痛苦。另有婚姻咨询、分离小三劝退。
《重大人生启示录》——真正改变你一生的书!(摘录)

1.这是极为特殊的历史转折期,物质文明发展到这一步注定了精神(信仰)的缺失,灵魂空虚、物欲横流,人们的精神堕入虚无主义,只能沉浸在金钱物质欲望和肉体感官刺激中,有各种不安和痛苦。多少年轻人也失去了纯真的理想和纯美的爱情。这绝不仅是我们这个星球上的生命的悲剧,而是任何一种生命在文明发展进程中注定的悲哀。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们到底该怎样活着?

2.“欲望的规律”:人生就是由欲望不满足而痛苦和满足之后无趣这两者所构成。你满心期待着未来的某个快乐,却未必理智认知到了它是短暂的而不会持久。人的本质是痛苦,快乐充满幻灭感,只是昙花一现。——这个描述有两种含义:一、人的欲望生发的规律显得生命充满无意义感;二、人的欲望实现后的感受的规律。感受只发生在“陌生”阶段,一旦“熟悉”了对象,大脑就不再接受刺激,感受就消失了。

3.我们总是害怕死亡,而如果人真的可以永远活着,我想人们同样会像害怕死亡一样害怕永恒,或厌倦永恒。

4.一种理想主义的人生观是:生命的长度无须受制于肉体自然的衰败,它应该是受你的心灵、你的快乐的需要而去自主选择。我们现在这样,“活着”等于“自然生命时间”,在其间被无常,被疾病,被死神奴役,有的人承受着巨大的痛苦,而还要在沉重的道德压力下始终保持“活着”,这并不是人们的善,反而是恶。人们可真正去同情他们的大不幸?为了尊重生命,我们要自己决定自己的死亡以及死亡的方式。这死亡的权利让人与人之间绝对平等,让一切生活平等,让生和死平等。人获得最彻底的自由,人不会再被迫为物质生活、为世俗尊严而疲于奔命。每个人以他乐意的方式存在。(国家的公权力应该为“死亡权利”提供支持。)

5.人们总爱追问人生的意义,其实人生本无所谓意义,因为:存在先于本质,先有“存在”,然后才有对这个“存在”的本质是什么的描述,“意义”也属于描述的内容。

6.宇宙一切存在,本身是如何得以存在的?——这个问题足以摧垮你的无信仰主义。你不能不对自身以及对这个世界感到震惊。

7.现代文明里的人在成年后余生都在用大量的时间干一件事:治愈自己。包括但不限于画画、钓鱼、看足球、打游戏。它们已然不是一种兴趣爱好了,而是一种疗愈自己的方式。但这些方式都不能真正实现治愈,只是止痛药。很多人将目光转向宗教,由于他不能真信,因此宗教仅仅是安慰剂,连止痛药都不如。我(龚咏雨)写《重大人生启示录》其实就是为了实现真正的治愈。

《重大人生启示录》如何阅读更多文字?请点击:https://www.anxltklyy.com/rensheng/zhongdarenshengqishilu/149230.html

疫情后中国有多少中产返贫?

作者:人生智慧网 2025-04-24

关于疫情后中国中产阶层返贫的规模,目前尚无官方统一统计数据,但可通过收入变化、负债率、消费降级等现象结合学术研究进行推测分析。以下为综合梳理:

一、中产阶层的定义与疫情前的规模

定义标准:

收入维度:国家统计局将中等收入群体定义为家庭年收入 10万-50万元(2020年标准,三口之家)。

综合维度:麦肯锡、西南财经大学等机构采用收入、教育、职业、资产(如房产)综合划分,2020年估算中国中产人口约 4亿人(占人口28%)。

疫情前的脆弱性:

中国中产阶层高度依赖工资性收入和房产价值,抗风险能力较弱。

家庭负债率高企:2020年居民负债/GDP达62%,主要集中于房贷、消费贷。

二、疫情对中产阶层的冲击路径

1. 收入下降与失业压力

中小企业主与白领:

疫情封控导致服务业(餐饮、旅游、教培)大量中小企业倒闭。2022年注销企业超 360万家(天眼查数据),部分中产家庭失去主要收入来源。

互联网、房地产等行业裁员潮(如2022年阿里、腾讯裁员比例超10%),中高收入岗位减少。

体制外就业者:非国企员工缺乏稳定保障,灵活就业者(如自由职业者)收入波动加剧。

2. 资产缩水与负债压力

房地产价值下跌:2021-2023年部分二三线城市房价下跌超20%,中产家庭资产大幅缩水,部分陷入“负资产”(房贷高于房价)。

金融市场波动:A股、基金等投资亏损,中产理财收益下降甚至本金受损。

教育成本刚性:国际学校、留学支出受疫情和收入下降挤压,部分家庭被迫放弃原有教育规划。

3. 消费降级与储蓄消耗

2022年央行调查显示,53.7%的居民选择“更多储蓄”,但实际储蓄率上升主要集中于高收入群体,中产因收入下降和刚性支出被迫消耗存款。

奢侈品、汽车等非必需消费明显收缩,拼多多等低价平台用户增长反映中产消费降级。

三、返贫规模的估算依据

1. 收入降级数据

西南财经大学2023年调查:约 15%-20% 的中等收入家庭(约6000万-8000万人)因疫情导致收入下降超30%,部分跌出中产门槛。

北京大学《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20-2022年,中产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从疫情前6%降至2%,近 10%的家庭 收入负增长。

2. 负债与资产恶化

2023年央行报告:约 19%的家庭 月收入不足以偿还债务,中产家庭因房贷断供被法拍房数量激增(2022年超60万套,同比涨35%)。

房地产缩水影响:若以房价下跌20%估算,拥有多套房产的中产家庭净资产可能蒸发 30%-50%。

3. 综合推算

保守估计:疫情后约 5000万-8000万 原中产人口因收入下降、资产缩水或负债加剧返贫,占疫情前中产阶层总人口的12%-20%。

极端案例:教培、房地产、旅游等行业从业者返贫比例可能超30%。

四、返贫群体的特征

行业集中性:

教培(“双减”政策影响)、房地产(房企暴雷)、出口制造业(外需下滑)、线下服务业(疫情封控)从业者。

地域差异:

二三线城市中产受房价下跌冲击更大,一线城市中产因高杠杆更易陷入负债危机。

代际分化:

80后、90后中产因房贷、育儿成本高,返贫风险高于60后、70后。

五、政策应对与社会影响

政策缓冲措施:

房贷延期还款、消费券发放、中小企业纾困等短期缓解部分压力。

长期依赖产业升级(新能源、数字经济)创造新中产岗位,但转型阵痛期可能持续。

社会影响:

中产焦虑加剧,生育意愿进一步下降(2022年出生人口956万,历史新低)。

阶层流动性下降,“寒门难出贵子”现象可能强化。

六、结论与展望

返贫规模:综合多方数据,疫情后中国中产返贫人口约在 5000万-1亿人 区间,占总中产阶层的12%-25%。

未来风险:

若经济复苏乏力或资产价格持续下跌(如房地产),返贫规模可能进一步扩大。

中产收缩可能导致内需长期疲软,形成“低收入-低消费-低增长”循环。

建议方向:

完善社会保障网(如扩大失业保险覆盖范围)。

推动财税改革减轻中产税负(如提高个税起征点、增加房贷利息抵扣)。

需注意:以上数据为学术机构抽样调查和模型推算结果,非官方统计口径。具体规模需结合更多微观实证研究,且返贫定义(如收入跌幅阈值)可能影响估算差异。

本文地址:https://www.anxltklyy.com/mingyanjuzi/196924.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