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人生启示录》在线阅读(这是作者龚咏雨办的网站)。【人生痛苦治愈网】:治愈人生各种痛苦。另有:人生哲学,哲学智慧;人生感悟哲理,生命感悟哲理;人生名言句子语录,经典名言句子语录。
《重大人生启示录》——真正改变你一生的书!(摘录)

1.这是极为特殊的历史转折期,物质文明发展到这一步注定了精神(信仰)的缺失,灵魂空虚、物欲横流,人们的精神堕入虚无主义,只能沉浸在金钱物质欲望和肉体感官刺激中,有各种不安和痛苦。多少年轻人也失去了纯真的理想和纯美的爱情。这绝不仅是我们这个星球上的生命的悲剧,而是任何一种生命在文明发展进程中注定的悲哀。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们到底该怎样活着?

2.“欲望的规律”:人生就是由欲望不满足而痛苦和满足之后无趣这两者所构成。你满心期待着未来的某个快乐,却未必理智认知到了它是短暂的而不会持久。人的本质是痛苦,快乐充满幻灭感,只是昙花一现。——这个描述有两种含义:一、人的欲望生发的规律显得生命充满无意义感;二、人的欲望实现后的感受的规律。感受只发生在“陌生”阶段,一旦“熟悉”了对象,大脑就不再接受刺激,感受就消失了。

3.我们总是害怕死亡,而如果人真的可以永远活着,我想人们同样会像害怕死亡一样害怕永恒,或厌倦永恒。

4.一种理想主义的人生观是:生命的长度无须受制于肉体自然的衰败,它应该是受你的心灵、你的快乐的需要而去自主选择。我们现在这样,“活着”等于“自然生命时间”,在其间被无常,被疾病,被死神奴役,有的人承受着巨大的痛苦,而还要在沉重的道德压力下始终保持“活着”,这并不是人们的善,反而是恶。人们可真正去同情他们的大不幸?为了尊重生命,我们要自己决定自己的死亡以及死亡的方式。这死亡的权利让人与人之间绝对平等,让一切生活平等,让生和死平等。人获得最彻底的自由,人不会再被迫为物质生活、为世俗尊严而疲于奔命。每个人以他乐意的方式存在。(国家的公权力应该为“死亡权利”提供支持。)

5.人们总爱追问人生的意义,其实人生本无所谓意义,因为:存在先于本质,先有“存在”,然后才有对这个“存在”的本质是什么的描述,“意义”也属于描述的内容。

6.宇宙一切存在,本身是如何得以存在的?——这个问题足以摧垮你的无信仰主义。你不能不对自身以及对这个世界感到震惊。

7.现代文明里的人在成年后余生都在用大量的时间干一件事:治愈自己。包括但不限于画画、钓鱼、看足球、打游戏。它们已然不是一种兴趣爱好了,而是一种疗愈自己的方式。但这些方式都不能真正实现治愈,只是止痛药。很多人将目光转向宗教,由于他不能真信,因此宗教仅仅是安慰剂,连止痛药都不如。我(龚咏雨)写《重大人生启示录》其实就是为了实现真正的治愈。

《重大人生启示录》如何阅读更多文字?请点击:https://www.anxltklyy.com/rensheng/zhongdarenshengqishilu/149230.html

老年人如何纾解自己的孤独?

作者:人生智慧网 2025-04-17

老年人主动纾解孤独感需要从重塑生活节奏、重建社会联结、重构自我价值三个维度着手,以下提供具体可操作的解决方案:


一、主动创造社交触点

  1. "每日3个微社交"行动

    • 早晨买菜时与摊主闲聊2分钟

    • 午后在小区长椅主动问候路人

    • 傍晚与子女/亲友视频通话
      (日本研究表明,每天3次5分钟社交接触可降低孤独感42%)

  2. 打造"阳台社交圈"
    在阳台摆放绿植、悬挂手工艺品,吸引邻居驻足交流。南京78岁张奶奶通过"阳台茶话会"结识17位固定茶友。

  3. 加入"时间地图"计划
    绘制社区活动时间轴:
    ▶️ 7:30 晨练队(广场东侧)
    ▶️ 10:00 社区菜场特价时段
    ▶️ 15:00 老年书画室开放
    ▶️ 19:00 广场舞分队教学


二、构建新型生活仪式

  1. "银发UP主"养成计划
    用手机拍摄:

    • 早餐制作过程(#奶奶的养生粥)

    • 老物件故事(#爷爷的旧怀表)

    • 生活技巧(#30年裁缝教你改衣服)
      (抖音"银发网红"平均每条视频获300+互动)

  2. 开发"人生记忆盲盒"
    将老照片、书信、票证装入编号信封,每周拆封1个与晚辈分享故事,建立跨代际情感联结。

  3. 组织"技能交换市集"
    在社区发起:

    • 书法教学 ↔ 智能手机指导

    • 缝纫修补 ↔ 养生知识分享

    • 戏曲教唱 ↔ 网购代下单


三、重塑生命价值感

  1. 启动"人生博物馆"项目
    分主题整理人生经历:

    • 工具区:使用过的老式打字机、算盘

    • 成就区:工作奖状、老同事合影

    • 传承区:家谱、手写菜谱
      定期向孙辈开放"展览",担任讲解员。

  2. 参与"时间胶囊"计划
    撰写《给5年后社区的信》,预测未来变化,存入社区档案室。上海某社区开展此活动后,老人社区活动参与率提升65%。

  3. 开发"银发任务系统"
    设置阶梯式目标:
    🌟 青铜任务:教会1个邻居使用微信支付
    🌟 白银任务:整理10个生活智慧短视频
    🌟 黄金任务:组织20人参与怀旧歌会


四、科技赋能新社交

  1. 创建"语音日记圈"
    在微信群每日发送60秒语音日记,内容可以是:

    • 窗外的梧桐树新长了嫩芽

    • 今天试做的红糖发糕配方

    • 回忆起年轻时看过的露天电影
      (武汉某老年社群实践显示,持续30天者抑郁指数下降28%)

  2. 玩转"适老化社交游戏"

    • 线上:加入"开心消消乐"老年战队(平均每局5分钟)

    • 线下:参与社区"现实版动物森友会"——用实物交换代替游戏道具

  3. 搭建"记忆共享站"
    在公园设置智能终端机,刷老年卡即可:

    • 录制1分钟人生感悟

    • 收听其他老人的故事片段

    • 匹配兴趣相近的聊天对象


五、建立自我调节机制

  1. 实施"孤独温度计"
    用可视化管理情绪波动:
    🔴 红色(重度):立即拨打心理热线
    🟡 黄色(中度):启动预设的"快乐清单"(听戏曲/打理花草)
    🟢 绿色(正常):维持日常社交节奏

  2. 设计"情绪急救包"
    准备实体盒子存放:

    • 孙子的手工贺卡

    • 老友聚会合照

    • 最喜欢的越剧磁带

    • 子女的语音祝福二维码

  3. 开展"人生重启实验"
    每季度尝试1项新体验:

    • 81岁王爷爷在老年大学选修无人机摄影

    • 73岁李奶奶成为社区垃圾分类督导员

    • 68岁张伯伯组建"银发骑行队"完成环湖挑战


关键认知转变:孤独感并非年龄的必然产物,而是需要主动管理的生命状态。通过创造性的社交重构、价值重塑和技能升级,老年人完全可以在晚年编织出更丰富的关系网络。建议从最小可执行的行动开始(如每天主动微笑3次),逐步构建起对抗孤独的"心理免疫系统"。

本文地址:https://www.anxltklyy.com/rensheng/rsdgztk/gudu_jimo/196001.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