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人生启示录》在线阅读(这是作者龚咏雨办的网站)。【人生痛苦治愈网】:治愈人生各种痛苦,含公益心理咨询、婚姻咨询、分离小三劝退。
《重大人生启示录》——真正改变你一生的书!(摘录)

1.这是极为特殊的历史转折期,物质文明发展到这一步注定了精神(信仰)的缺失,灵魂空虚、物欲横流,人们的精神堕入虚无主义,只能沉浸在金钱物质欲望和肉体感官刺激中,有各种不安和痛苦。多少年轻人也失去了纯真的理想和纯美的爱情。这绝不仅是我们这个星球上的生命的悲剧,而是任何一种生命在文明发展进程中注定的悲哀。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们到底该怎样活着?

2.“欲望的规律”:人生就是由欲望不满足而痛苦和满足之后无趣这两者所构成。你满心期待着未来的某个快乐,却未必理智认知到了它是短暂的而不会持久。人的本质是痛苦,快乐充满幻灭感,只是昙花一现。——这个描述有两种含义:一、人的欲望生发的规律显得生命充满无意义感;二、人的欲望实现后的感受的规律。感受只发生在“陌生”阶段,一旦“熟悉”了对象,大脑就不再接受刺激,感受就消失了。

3.我们总是害怕死亡,而如果人真的可以永远活着,我想人们同样会像害怕死亡一样害怕永恒,或厌倦永恒。

4.一种理想主义的人生观是:生命的长度无须受制于肉体自然的衰败,它应该是受你的心灵、你的快乐的需要而去自主选择。我们现在这样,“活着”等于“自然生命时间”,在其间被无常,被疾病,被死神奴役,有的人承受着巨大的痛苦,而还要在沉重的道德压力下始终保持“活着”,这并不是人们的善,反而是恶。人们可真正去同情他们的大不幸?为了尊重生命,我们要自己决定自己的死亡以及死亡的方式。这死亡的权利让人与人之间绝对平等,让一切生活平等,让生和死平等。人获得最彻底的自由,人不会再被迫为物质生活、为世俗尊严而疲于奔命。每个人以他乐意的方式存在。(国家的公权力应该为“死亡权利”提供支持。)

5.人们总爱追问人生的意义,其实人生本无所谓意义,因为:存在先于本质,先有“存在”,然后才有对这个“存在”的本质是什么的描述,“意义”也属于描述的内容。

6.宇宙一切存在,本身是如何得以存在的?——这个问题足以摧垮你的无信仰主义。你不能不对自身以及对这个世界感到震惊。

7.现代文明里的人在成年后余生都在用大量的时间干一件事:治愈自己。包括但不限于画画、钓鱼、看足球、打游戏。它们已然不是一种兴趣爱好了,而是一种疗愈自己的方式。但这些方式都不能真正实现治愈,只是止痛药。很多人将目光转向宗教,由于他不能真信,因此宗教仅仅是安慰剂,连止痛药都不如。我(龚咏雨)写《重大人生启示录》其实就是为了实现真正的治愈。

《重大人生启示录》如何阅读更多文字?请点击:https://www.anxltklyy.com/rensheng/zhongdarenshengqishilu/149230.html

有没有注重佛学研究的寺庙,而不是整天念经?

作者:人生智慧网 2025-04-19

在中国大陆,确实有一些寺庙或佛教机构注重佛学研究和教育,而非仅限于日常诵经或宗教仪式。这些场所通常与佛学院、学术机构结合,或通过现代方式推广佛教哲学与实践。以下是国内值得关注的案例及参与方式:


一、注重佛学研究的寺庙与机构

1. 中国佛学院及附属寺庙

  • 北京法源寺(中国佛学院本部)

    • 特点:中国佛学院是国内最高层次的佛教院校,隶属中国佛教协会,以培养僧才和佛学研究为核心。课程涵盖佛教经典(汉传、藏传、南传)、哲学、历史、语言(梵语、巴利语、藏语)等。

    • 日常活动:学僧需系统学习《中观》《唯识》《戒律》等课程,参与学术研讨,部分课程对居士开放。

    • 参与方式:关注官方公告申请短期课程或讲座(需具备一定佛学基础)。

  • 苏州戒幢佛学研究所(西园寺)

    • 特点:西园寺以“学术与修行并重”著称,下设戒幢佛学研究所,出版《戒幢佛学》期刊,注重佛教心理学与现代科学的结合。

    • 日常活动:举办“戒幢论坛”、禅修营,开设“佛法与心理治疗”等特色课程。

    • 参与方式:通过官网或公众号报名短期禅修班或学术讲座。

2. 综合性佛教道场

  • 杭州灵隐寺(云林书院)

    • 特点:灵隐寺设立云林书院,面向公众开设佛学经典课程(如《金刚经》《坛经》导读),注重传统文化与佛教哲学的融合。

    • 日常活动:定期举办“灵隐夜话”文化沙龙,邀请学者探讨佛教与艺术、哲学等主题。

    • 参与方式:通过“灵隐寺”公众号预约公开课。

  • 深圳弘法寺(本焕学院)

    • 特点:弘法寺下设本焕学院(本科层次佛学院),课程涵盖佛教义理、宗教比较学、社会学等,强调佛教与现代社会的对接。

    • 日常活动:学僧需参与田野调查、学术论文写作,部分课程对居士开放。

    • 参与方式:申请成为居士学员(需考核)。

3. 现代佛学研修中心

  • 江西百丈寺(禅文化研修中心)

    • 特点:以“禅宗祖庭”为依托,开设禅修与经典研修班,强调《百丈清规》的现代实践。

    • 日常活动:结合农禅并重的传统,学员需参与劳作并学习《碧岩录》等禅宗公案。

    • 参与方式:通过寺庙客堂报名禅修营(需提前预约)。


二、参与佛学研究的途径

  1. 短期佛学班

    • 福建莆田广化寺:每年暑期举办“福慧之旅”佛学夏令营,内容涵盖经典研读、禅修实践。

    • 河北柏林禅寺:开设“生活禅”课程,结合《六祖坛经》学习与日常修行。

    • 许多寺庙开设面向公众的佛学研修班,如:

  2. 学术研讨会与讲座

    • 杭州佛学院:定期举办“吴越佛教文化研讨会”,开放部分席位给公众。

    • 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与寺庙合作举办公开讲座(线上线下结合)。

    • 关注国内佛教学术会议信息,例如:

  3. 线上资源

    • 中国佛教协会官网:发布佛学论文、经典解读。

    • 腾讯佛学频道:提供佛教哲学、历史的专题文章与讲座视频。

    • “多识活佛”等学者公众号:深度解析藏传佛教哲学。


三、注意事项

  1. 宗教政策与身份限制

    • 部分佛学院课程仅面向僧侣或已皈依居士,需提前确认报名资格。

    • 参与活动需遵守寺庙规定(如禁语、素食、作息时间)。

  2. 研究导向的寺庙特点

    • 早晚课诵仍可能存在,但时间较短(如30分钟),其余时间以学习、禅修为主。

    • 强调“解行并重”——佛学研究需与实践结合,而非纯理论探讨。

  3. 语言与基础要求

    • 高阶课程可能要求文言文或佛教术语基础,初学者建议从普及班入手。


四、推荐体验

  • 初级体验:报名杭州灵隐寺的《心经》导读班,或参加西园寺的周末禅修。

  • 深度参与:申请本焕学院的居士课程,系统学习佛教哲学与社会学。

  • 学术交流:关注“世界佛教论坛”等国际会议,申请旁听资格。


总结

国内注重佛学研究的寺庙多集中于佛学院附属道场(如北京法源寺、苏州西园寺)或综合性文化寺庙(如杭州灵隐寺),它们通过学术课程、禅修实践和现代文化传播,将佛教哲学与当代生活结合。若希望减少仪式性内容,可优先选择开设短期佛学班学术讲座的场所,直接参与经典研读与思想讨论。

本文地址:https://www.anxltklyy.com/rensheng/rswt/196786.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