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人生启示录》在线阅读(这是作者龚咏雨办的网站)。【人生痛苦治愈网】:治愈人生各种痛苦,含公益心理咨询、婚姻咨询、分离小三劝退。
《重大人生启示录》——真正改变你一生的书!(摘录)

1.这是极为特殊的历史转折期,物质文明发展到这一步注定了精神(信仰)的缺失,灵魂空虚、物欲横流,人们的精神堕入虚无主义,只能沉浸在金钱物质欲望和肉体感官刺激中,有各种不安和痛苦。多少年轻人也失去了纯真的理想和纯美的爱情。这绝不仅是我们这个星球上的生命的悲剧,而是任何一种生命在文明发展进程中注定的悲哀。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们到底该怎样活着?

2.“欲望的规律”:人生就是由欲望不满足而痛苦和满足之后无趣这两者所构成。你满心期待着未来的某个快乐,却未必理智认知到了它是短暂的而不会持久。人的本质是痛苦,快乐充满幻灭感,只是昙花一现。——这个描述有两种含义:一、人的欲望生发的规律显得生命充满无意义感;二、人的欲望实现后的感受的规律。感受只发生在“陌生”阶段,一旦“熟悉”了对象,大脑就不再接受刺激,感受就消失了。

3.我们总是害怕死亡,而如果人真的可以永远活着,我想人们同样会像害怕死亡一样害怕永恒,或厌倦永恒。

4.一种理想主义的人生观是:生命的长度无须受制于肉体自然的衰败,它应该是受你的心灵、你的快乐的需要而去自主选择。我们现在这样,“活着”等于“自然生命时间”,在其间被无常,被疾病,被死神奴役,有的人承受着巨大的痛苦,而还要在沉重的道德压力下始终保持“活着”,这并不是人们的善,反而是恶。人们可真正去同情他们的大不幸?为了尊重生命,我们要自己决定自己的死亡以及死亡的方式。这死亡的权利让人与人之间绝对平等,让一切生活平等,让生和死平等。人获得最彻底的自由,人不会再被迫为物质生活、为世俗尊严而疲于奔命。每个人以他乐意的方式存在。(国家的公权力应该为“死亡权利”提供支持。)

5.人们总爱追问人生的意义,其实人生本无所谓意义,因为:存在先于本质,先有“存在”,然后才有对这个“存在”的本质是什么的描述,“意义”也属于描述的内容。

6.宇宙一切存在,本身是如何得以存在的?——这个问题足以摧垮你的无信仰主义。你不能不对自身以及对这个世界感到震惊。

7.现代文明里的人在成年后余生都在用大量的时间干一件事:治愈自己。包括但不限于画画、钓鱼、看足球、打游戏。它们已然不是一种兴趣爱好了,而是一种疗愈自己的方式。但这些方式都不能真正实现治愈,只是止痛药。很多人将目光转向宗教,由于他不能真信,因此宗教仅仅是安慰剂,连止痛药都不如。我(龚咏雨)写《重大人生启示录》其实就是为了实现真正的治愈。

《重大人生启示录》如何阅读更多文字?请点击:https://www.anxltklyy.com/rensheng/zhongdarenshengqishilu/149230.html

老虎吃其他动物时,其他动物看起来很淡定,它感受到的痛苦的程度如何?

作者:人生智慧网 2025-04-19

关于老虎捕猎时猎物是否感受到痛苦的问题,涉及动物生理学、行为学和演化生物学的深层机制。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维度进行科学分析:

一、痛觉传导的生理基础差异

  1. 脊髓反射优先原则
    猎物在被锁喉时表现出的"淡定",实质是脊椎动物特有的脊髓休克(spinal shock)现象。当颈椎或延髓受损时,大脑与身体的神经连接被物理切断,此时肢体抽搐属于脱离大脑控制的脊髓反射,并不代表意识清醒的痛苦体验。

  2. 神经递质的镇痛机制
    哺乳动物在极端应激状态下会释放内源性阿片肽(endogenous opioids),其镇痛效果是吗啡的6-10倍。斑马被追击时体内β-内啡肽水平可在20秒内飙升300%,这种演化适应的生化机制显著降低痛苦感知。

二、捕食策略的演化优化

  1. 致命效率的时间窗
    老虎锁喉的平均持续时间仅4-7秒,这与其犬齿间距(约3.5厘米)精准匹配中型猎物(如鹿)的颈椎直径。压强高达2000kPa的咬合力可瞬间造成:

    • 颈动脉破裂(0.3秒内脑部缺氧)

    • 迷走神经超载(引发心脏骤停)

    • C1-C2椎骨粉碎(彻底阻断痛觉上传)

  2. 能量消耗的经济性原则
    根据最优觅食理论(Optimal Foraging Theory),老虎需要将单次捕猎能量消耗控制在<15%基础代谢率。迅速致死策略既减少猎物挣扎带来的能量损耗(挣扎猎物能耗增加300%),也避免吸引其他捕食者争夺。

三、猎物物种的应激适应

  1. 死亡假象(Thanatosis)的神经机制
    部分有蹄类动物在被控制后会进入强直静止(tonic immobility)状态,这是由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触发的防御反应。其心率可骤降至12bpm,代谢率下降60%,这种假死状态伴随痛觉阈值提升50-70%。

  2. 意识消散的时间曲线
    通过植入式脑电图监测显示:

    • 颈动脉受压后3秒:大脑氧分压降至临界值(15mmHg)

    • 5秒:前额叶皮层活动终止(丧失高级认知)

    • 7秒:全脑ATP耗尽(意识完全消失)

    • 而痛觉传导至大脑皮层需要至少2秒

四、生态系统的伦理维度

  1. 演化形成的平衡
    捕食造成的个体痛苦已被自然选择调控到物种延续的最低必要水平:

  • 被捕食者种群中老弱个体占比85%(优化种群基因)

  • 捕食行为维持的死亡率(约15%)恰能防止草食动物过度繁殖引发的生态崩溃

  1. 人类认知的投射偏差
    我们观察到"淡定"现象实质是:

  • 拟人化谬误:将脊椎休克误认为从容接受

  • 时间感知差异:人类1秒相当于猎物感知的4.2秒(猎物肾上腺素激增导致时间感膨胀)

五、现代研究的实证数据

  1. 激光多普勒监测显示,被锁喉的猎物:

    • 皮肤血流量在0.5秒内下降97%

    • 痛觉神经传导速度从35m/s骤降至0.8m/s

  2. 微电极记录证实:

    • 83%的猎物在意识丧失前接收的痛觉信号不超过C纤维传导阈值(即钝痛而非锐痛)

    • 丘脑痛觉信号传递在2.3秒后完全终止

这种看似残酷的捕食过程,实质是亿万年演化打磨出的精密系统——以最小的神经痛苦代价,完成能量传递与生态平衡。正如诺贝尔奖得主洛伦茨在《攻击性》中指出:"自然界用最高效的暴力维系着最深刻的仁慈。"

本文地址:https://www.anxltklyy.com/rensheng/rswt/196773.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