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滕文公下,孟子谓滕文公曰:“君子之于天下也,犹鱼之于水也。水清则无鱼怨,山高则无鸟嗷。上好礼,则天下治;下好礼,则天下乱。青以黑,犹贵以贱也。贵以贱,则民敬之;亲而不贱,则民爱之。是以君子居也贵乎贱,处也重乎轻。故礼,人之大宝也,道之所由生也。宝茂而不显者藏,德孽而不显者隐,德盛而不显者辞;君子之修也。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凡人之所忍,皆人之所忍也,是故君子之有不忍人之心也,以进修为务。人之视志心也,犹人之视色貌也也。夫志善而心美者,色貌亦善而美;志善而心恶者,色貌亦善而美。色者,实貌耳;受之者,由色之貌而致焉。由是观之,则天下之人皆仁矣。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夫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者,不可以为道也。人之为义而远人者,人以为不义也。人之为信而远人者,人以为不信也。人之为礼而远人者,人以为不礼也。夫义,礼之所生也;信,义之所生也;礼义信,人之所生也。人而无礼,何以别乎?人而无义,何以识乎?人而无信,何以交乎?人而无交,何以相贵乎?君子之所居也亲,礼义而已矣。
孟子告诉滕文公:君子对待天下的态度就像鱼对待水一样。水清则没有鱼怨,山高则没有鸟嗷。如果上层重视礼仪,整个天下就会治理有序;如果下层重视礼仪,整个天下就会陷入混乱。青色和黑色相较,如贵和贱相对一样。如果把贵贱分得清楚,那么人民会尊敬贵族;如果亲近而不贱视下层,人民会爱戴他们。所以君子的居处尊贵中包含了轻贱,行为处事重视的是轻重之分。因此,礼仪是人们最宝贵的财富,是道德的根源。财富丰盛而不显露的人被隐藏起来;道德卓越而不显露的人被隐退了;德行盛大而不显露的人则退让了。君子要学会修身养性。
孟子说:“人人都有不忍心。”每个人都忍受不了别人受苦的心情,这是所有人的共同点。因此,君子有着怜悯之心,以进步修行为己任。人们看待他人的志向心意,就像看待别人的外貌一样,志向善良而心地美好的人,外貌也必然善良美好;志向善良而心地恶劣的人,外貌也会善良美好。外貌只是实际的容貌,能接纳它的人是通过外貌而得到的。因此推而广之,世间人都是仁慈的。
孟子说:“人人都有不忍心。”如果一种道德观念离人过远,那他就不可能成为道德的榜样。如果一个人对道德原则有所违反而疏远他人,人们会认为他不讲道义。如果一个人对待他人不坦诚而疏远,人们会认为他不值得信任。如果一个人对待他人不讲礼貌而疏远,人们会认为他不懂礼数。然而,道义是礼的基础,信仰是道义的基础,礼、义、信是人的基础。如果一个人没有礼,怎么区分?如果一个人没有义,怎么识别?如果一个人没有信,怎么交往?如果一个人没有交往,怎么相互尊贵?君子在任何地方都要亲近,要遵循礼义观念而已。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