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子张问及知识的范围时,孔子答道:“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简洁而含蓄的话语,道出了人们与知识的关系。温故,即重温过去的知识和经验,从中发现新的启示;知新,则指拓宽视野,不断学习和接触新的事物。这种学习的态度,既包含了对传统知识的尊重,又融入了对新知识的渴求。我们生活在一个变化迅速的时代,唯有持续不断地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正如一位诗人所言:“多读书,不离愚。”只有不断地温故知新,我们才能成为真正的智者,为他人树立榜样。
然而,孔子并非仅仅强调学问的广度,他更加注重学问的深度。孔子告诉子张:“君子与人於言,不敏於事。”这是一种倡导言谈与行为的统一的观点。强调了只有简洁明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才能使对方真正明白自己的意图。这是一种高尚的为人之道,也是一种高贵的品格。在这个充斥着信息和无数言谈的社会,能够用简单、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是件困难的事情。然而,正如孔子所言,“清者自清。”只有具备内心的清澈与高尚,我们才能在言谈之中体现自己的品质,引领他人向善。
回想过去,我们发现在“人性”的问题上,孔子也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子张追问:“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何也?”孔子的回答令人深思:“君子慎其独也。”这是一种对于人性的深刻洞察。君子之所以能够做到周而不比,在于他们懂得守住自己的底线与原则,不受他人的影响。而小人恰恰相反,他们总是模仿、攀比,失去了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孔子在这里告诫我们,应当时刻警惕自己被周围的人和事影响,保持独立的思考和自我认识。正如一位哲人所说:“强者伟大不需用对比,贤者明智不需用显摆。”只有明白自己的价值与立场,我们才能独立地成为真正的君子。
孔子的回答再次引发了我们对于学问和修养的思考。子张问孔子:“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何也?”孔子的回答道:“君子和以同其志,小人同以偽其志。”这是一种对于内心和外部世界统一的见解。君子之所以能够和而不同,在于他们追求的是共同的目标与理想,而非个人的私利和成就。小人则只顾迎合他人,虚伪地隐藏真正的意图。孔子深知真正的和谐是在于内心的和而不同,而不是为了与他人一致而放弃自己的主张。正如一位文化名人所言:“起来,齐心,好好地唱,这就是和。不后退,不动摇,坚决地唱,这也是和。”和而不同,是一种真正的修养和气质,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里,只有拥抱不同,并用平等与包容的心态去对待他人,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和谐。
在论语第十九章中,孔子的回答看似简单,却包含了丰富而深刻的思考。他告诉我们,学问是一种持续不断的追求和温习,它需要我们不断地进取和接受新的知识。他还强调了言谈与行为的统一,引导我们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图。孔子的思考还涉及了对人性、修养和和谐的洞察,在这些方面,他给予了我们宝贵的启示。通过抒情的方式,我们更能够感受到孔子智慧的闪现,也更能够对自己的学问和修养有更深入的思考与反思。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