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人生启示录》在线阅读(这是作者龚咏雨办的网站)。人生痛苦治愈网:治愈人生各种痛苦。另有:人生哲学,哲学智慧;人生感悟哲理,生命感悟哲理;人生名言句子语录,经典名言句子语录。
《重大人生启示录》——真正改变你一生的书!(摘录)

1.这是极为特殊的历史转折期,物质文明发展到这一步注定了精神(信仰)的缺失,灵魂空虚、物欲横流,人们的精神堕入虚无主义,只能沉浸在金钱物质欲望和肉体感官刺激中,有各种不安和痛苦。多少年轻人也失去了纯真的理想和纯美的爱情。这绝不仅是我们这个星球上的生命的悲剧,而是任何一种生命在文明发展进程中注定的悲哀。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们到底该怎样活着?

2.“欲望的规律”:人生就是由欲望不满足而痛苦和满足之后无趣这两者所构成。你满心期待着未来的某个快乐,却未必理智认知到了它是短暂的而不会持久。人的本质是痛苦,快乐充满幻灭感,只是昙花一现。——这个描述有两种含义:一、人的欲望生发的规律显得生命充满无意义感;二、人的欲望实现后的感受的规律。感受只发生在“陌生”阶段,一旦“熟悉”了对象,大脑就不再接受刺激,感受就消失了。

3.我们总是害怕死亡,而如果人真的可以永远活着,我想人们同样会像害怕死亡一样害怕永恒,或厌倦永恒。

4.一种理想主义的人生观是:生命的长度无须受制于肉体自然的衰败,它应该是受你的心灵、你的快乐的需要而去自主选择。我们现在这样,“活着”等于“自然生命时间”,在其间被无常,被疾病,被死神奴役,有的人承受着巨大的痛苦,而还要在沉重的道德压力下始终保持“活着”,这并不是人们的善,反而是恶。人们可真正去同情他们的大不幸?为了尊重生命,我们要自己决定自己的死亡以及死亡的方式。这死亡的权利让人与人之间绝对平等,让一切生活平等,让生和死平等。人获得最彻底的自由,人不会再被迫为物质生活、为世俗尊严而疲于奔命。每个人以他乐意的方式存在。(国家的公权力应该为“死亡权利”提供支持。)

5.人们总爱追问人生的意义,其实人生本无所谓意义,因为:存在先于本质,先有“存在”,然后才有对这个“存在”的本质是什么的描述,“意义”也属于描述的内容。

6.宇宙一切存在,本身是如何得以存在的?——这个问题足以摧垮你的无信仰主义。你不能不对自身以及对这个世界感到震惊。

7.现代文明里的人在成年后余生都在用大量的时间干一件事:治愈自己。包括但不限于画画、钓鱼、看足球、打游戏。它们已然不是一种兴趣爱好了,而是一种疗愈自己的方式。但这些方式都不能真正实现治愈,只是止痛药。很多人将目光转向宗教,由于他不能真信,因此宗教仅仅是安慰剂,连止痛药都不如。我(龚咏雨)写《重大人生启示录》其实就是为了实现真正的治愈。

《重大人生启示录》如何阅读更多文字?请点击:https://www.anxltklyy.com/rensheng/zhongdarenshengqishilu/149230.html

濒死体验的科学解释与阶段分析

作者:人生智慧网 2025-04-08

濒死体验(Near-Death Experience, NDE)是人在接近死亡或临床死亡后被救回时报告的一系列主观体验。这些体验因文化、信仰和个人差异而有所不同,且科学界对其成因尚无统一结论。以下是常见的濒死体验阶段或现象,需注意这些描述并非严格的线性阶段,也不一定被所有人经历


一、 常见的濒死体验现象

  1. 脱离身体的感受(Out-of-Body Experience, OBE)

    • 描述:感觉意识脱离肉体,从高处观察自己的身体或周围环境(如手术室、事故现场)。

    • 科学解释:可能与大脑颞顶联合区(TPJ)功能异常有关,该区域负责整合感官信息以感知身体位置。

  2. 穿过隧道或黑暗空间

    • 描述:快速穿过一条黑暗隧道,尽头有光亮。

    • 科学解释:视网膜缺氧导致外周视觉丧失,仅剩中央视觉残留的光感可能被大脑解读为“隧道”。

  3. 强烈光明或“存在”

    • 描述:尽头出现温暖、无伤害的光,可能伴随“神圣感”或被守护的体验。

    • 科学解释:缺氧或濒死状态下,大脑视觉皮层异常激活;内啡肽释放可能增强平静感。

  4. 人生回顾(全景记忆)

    • 描述:以第三人称视角快速“回放”一生经历,甚至感受到相关情绪。

    • 科学解释:蓝斑核(脑干区域)在濒死时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可能触发记忆闪回。

  5. 遇见“灵体”或已故亲友

    • 描述:与光、未知实体或逝者交流,或被引导返回身体。

    • 科学解释:颞叶癫痫或缺氧可能引发幻觉;文化背景影响具体形象(如西方常见“天使”,东方多见祖先)。

  6. 决定返回身体

    • 描述:自主选择或被告知“时辰未到”,随后恢复意识。

    • 心理因素:可能与求生本能或未完成事务的心理投射有关。


二、 科学界的争议与解释

  • 生理机制假说

    • 大脑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神经递质(如DMT)释放、脑电活动异常等均可能引发幻觉。

    • 心脏骤停幸存者中约10%-20%报告NDE(《复苏》期刊,Sam Parnia研究)。

  • 心理学视角

    • 濒死体验可能是大脑面对死亡威胁时的解离反应,通过构建平静幻境减少痛苦。

  • 文化差异

    • 印度人较少报告“隧道”,更多描述遇见神明;无宗教信仰者也可能有NDE,但可能不赋予宗教意义。


三、 重要提示

  1. 并非“死后证据”:NDE发生在濒死状态(如心跳停止),但大脑可能仍有残留活动,无法证明意识独立于肉体存在。

  2. 个体差异显著:有人经历全部现象,有人仅部分;约1/3幸存者报告负面体验(如恐惧、虚无感)。

  3. 长期影响:许多经历者声称人生观改变(更利他、不畏死亡),但亦有少数出现创伤后应激。


若您或他人因濒死体验产生心理困扰,建议寻求心理学专业人士支持。科学仍在探索NDE的本质,目前更倾向于将其视为复杂神经心理现象,而非超自然证据。

本文地址:https://www.anxltklyy.com/index.php?c=show&id=195529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