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是极为特殊的历史转折期,物质文明发展到这一步注定了精神(信仰)的缺失,灵魂空虚、物欲横流,人们的精神堕入虚无主义,只能沉浸在金钱物质欲望和肉体感官刺激中,有各种不安和痛苦。多少年轻人也失去了纯真的理想和纯美的爱情。这绝不仅是我们这个星球上的生命的悲剧,而是任何一种生命在文明发展进程中注定的悲哀。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们到底该怎样活着?
2.“欲望的规律”:人生就是由欲望不满足而痛苦和满足之后无趣这两者所构成。你满心期待着未来的某个快乐,却未必理智认知到了它是短暂的而不会持久。人的本质是痛苦,快乐充满幻灭感,只是昙花一现。——这个描述有两种含义:一、人的欲望生发的规律显得生命充满无意义感;二、人的欲望实现后的感受的规律。感受只发生在“陌生”阶段,一旦“熟悉”了对象,大脑就不再接受刺激,感受就消失了。
3.我们总是害怕死亡,而如果人真的可以永远活着,我想人们同样会像害怕死亡一样害怕永恒,或厌倦永恒。
4.一种理想主义的人生观是:生命的长度无须受制于肉体自然的衰败,它应该是受你的心灵、你的快乐的需要而去自主选择。我们现在这样,“活着”等于“自然生命时间”,在其间被无常,被疾病,被死神奴役,有的人承受着巨大的痛苦,而还要在沉重的道德压力下始终保持“活着”,这并不是人们的善,反而是恶。人们可真正去同情他们的大不幸?为了尊重生命,我们要自己决定自己的死亡以及死亡的方式。这死亡的权利让人与人之间绝对平等,让一切生活平等,让生和死平等。人获得最彻底的自由,人不会再被迫为物质生活、为世俗尊严而疲于奔命。每个人以他乐意的方式存在。(国家的公权力应该为“死亡权利”提供支持。)
5.人们总爱追问人生的意义,其实人生本无所谓意义,因为:存在先于本质,先有“存在”,然后才有对这个“存在”的本质是什么的描述,“意义”也属于描述的内容。
6.宇宙一切存在,本身是如何得以存在的?——这个问题足以摧垮你的无信仰主义。你不能不对自身以及对这个世界感到震惊。
7.现代文明里的人在成年后余生都在用大量的时间干一件事:治愈自己。包括但不限于画画、钓鱼、看足球、打游戏。它们已然不是一种兴趣爱好了,而是一种疗愈自己的方式。但这些方式都不能真正实现治愈,只是止痛药。很多人将目光转向宗教,由于他不能真信,因此宗教仅仅是安慰剂,连止痛药都不如。我(龚咏雨)写《重大人生启示录》其实就是为了实现真正的治愈。
《重大人生启示录》如何阅读更多文字?请点击:https://www.anxltklyy.com/rensheng/zhongdarenshengqishilu/149230.html
1882年5月18日,伯特兰·罗素出生在英格兰的一个小镇里。他是奥德赛爵士的孙子,拥有优越的家庭背景和资源。他从小就展现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世界的好奇心。在家庭的熏陶下,他接触了数学、哲学和社会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学术基础。
罗素的求知欲望使他在年轻时成为了一名数学家。他在剑桥大学就读期间,深入研究了数学和逻辑学。他对数理逻辑的研究为他日后在哲学领域取得重大成就奠定了基础。他在25岁时成为剑桥大学的讲师,开始了追求真理的学术生涯。
除了在学术界取得了成就外,罗素还是一位重要的社会评论家。他对社会不公和不平等现象感到忧虑,积极参与了战争抗议和妇女权益等社会运动。他认为,真正的进步不仅仅包括知识的追求,还应该关注人类的尊严和道德的提升。
然而,罗素的人生并非一帆风顺。在一战期间,他因参与反战抗议而被判刑,遭到社会的谴责和排斥。尽管面临巨大的困难,他依然坚持自己的信念,并通过写作和演讲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他用犀利的文字和理性的思考,批判了战争和暴力的荒谬,赢得了人们的共鸣和尊重。
伯特兰·罗素晚年的学术成就令人瞩目。他于195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继康德之后第二位获此殊荣的哲学家。他的著作涵盖了数学、哲学、逻辑学和社会学等多个领域,对于人类思维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他的著作中,最有名的是《数学原理》和《哲学问题》,这两本书将他的数理逻辑和哲学思想发挥到了极致。他通过对形式逻辑和语言哲学的探索,推动了现代逻辑学和语言学的发展,并为哲学问题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思路。
伯特兰·罗素的生平是一个不停追求真理的传奇故事。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不畏艰难,用自己的才华和智慧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道德勇气和对智慧的追求激励着人们,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意义所在。
罗素曾经说过:“哲学应该被用来养育人类内心的爱,并引导我们做出正确的选择。”他的言论深深触动了人们的心灵,激发了人们对自由、公正和真理的渴望。他的生平和思想是一个永不停息的探索之旅,也是对人性和社会的一次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