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是极为特殊的历史转折期,物质文明发展到这一步注定了精神(信仰)的缺失,灵魂空虚、物欲横流,人们的精神堕入虚无主义,只能沉浸在金钱物质欲望和肉体感官刺激中,有各种不安和痛苦。多少年轻人也失去了纯真的理想和纯美的爱情。这绝不仅是我们这个星球上的生命的悲剧,而是任何一种生命在文明发展进程中注定的悲哀。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们到底该怎样活着?
2.“欲望的规律”:人生就是由欲望不满足而痛苦和满足之后无趣这两者所构成。你满心期待着未来的某个快乐,却未必理智认知到了它是短暂的而不会持久。人的本质是痛苦,快乐充满幻灭感,只是昙花一现。——这个描述有两种含义:一、人的欲望生发的规律显得生命充满无意义感;二、人的欲望实现后的感受的规律。感受只发生在“陌生”阶段,一旦“熟悉”了对象,大脑就不再接受刺激,感受就消失了。
3.我们总是害怕死亡,而如果人真的可以永远活着,我想人们同样会像害怕死亡一样害怕永恒,或厌倦永恒。
4.一种理想主义的人生观是:生命的长度无须受制于肉体自然的衰败,它应该是受你的心灵、你的快乐的需要而去自主选择。我们现在这样,“活着”等于“自然生命时间”,在其间被无常,被疾病,被死神奴役,有的人承受着巨大的痛苦,而还要在沉重的道德压力下始终保持“活着”,这并不是人们的善,反而是恶。人们可真正去同情他们的大不幸?为了尊重生命,我们要自己决定自己的死亡以及死亡的方式。这死亡的权利让人与人之间绝对平等,让一切生活平等,让生和死平等。人获得最彻底的自由,人不会再被迫为物质生活、为世俗尊严而疲于奔命。每个人以他乐意的方式存在。(国家的公权力应该为“死亡权利”提供支持。)
5.人们总爱追问人生的意义,其实人生本无所谓意义,因为:存在先于本质,先有“存在”,然后才有对这个“存在”的本质是什么的描述,“意义”也属于描述的内容。
6.宇宙一切存在,本身是如何得以存在的?——这个问题足以摧垮你的无信仰主义。你不能不对自身以及对这个世界感到震惊。
7.现代文明里的人在成年后余生都在用大量的时间干一件事:治愈自己。包括但不限于画画、钓鱼、看足球、打游戏。它们已然不是一种兴趣爱好了,而是一种疗愈自己的方式。但这些方式都不能真正实现治愈,只是止痛药。很多人将目光转向宗教,由于他不能真信,因此宗教仅仅是安慰剂,连止痛药都不如。我(龚咏雨)写《重大人生启示录》其实就是为了实现真正的治愈。
《重大人生启示录》如何阅读更多文字?请点击:https://www.anxltklyy.com/rensheng/zhongdarenshengqishilu/149230.html
第一段:
《文城》的开篇便是一句令人心驰神往的句子:“我想我已使我生活在文联者明白,一个文人应当怎样生活。”这句话通过一个文人的视角,给读者描绘了一个理想中的文化圣地。这个城市里,人们礼貌而有教养,互相尊重,文人们在这里追求知识和艺术,形成了浓郁的人文氛围。这个句子以充满温暖的语气,给予人们对完美社会的向往与憧憬。
第二段:
然而,随着故事的展开,读者逐渐发现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巨大落差。小说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句话是:“这样一个‘文城’里有一个文人……竟叫人家全没露面。”这是对主人公的嘲讽和讽刺,以文化之名的糟粕渗透到了这座理想城市的每个角落。故事中的文人阶层虽然表面上都是耳濡目染,但实际上却缺乏真正的思考和创新能力。在面对现实的压力下,他们终究逃避不了困局,成为现实的奴隶。
第三段:
小说中还有一句非常引人思索的话:“我的过去犹在,人人能够看得见。”这句话在描述一个表面上繁华而实则空虚的城市时特别有力度。文人们在这片土地上挣扎着,他们的过去和现实都无法被掩盖,成为了社会的一部分。这种矛盾的存在使得文化与城市之间的联系愈发紧密,城市映照出人们内心的挣扎和迷茫。
第四段:
在小说的结尾,我们读到了这样一句话:“我们一直在前进。”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奋斗的理解,也是带有深刻哲学意味的句子。无论生活多么困难,无论现实多么苦涩,我们依然要不断向前,向目标迈进。正如小说中的文人们一样,虽然他们的境遇并不乐观,但他们仍然坚持追求自己的理想。这句话鼓舞了读者,让我们坚定无畏地面对困难和挫折,勇往直前。
结尾段:
通过围绕《文城》经典句子的抒情描写,我们不仅了解了小说中的情节,更从中汲取了一些哲理。面对现实的困境,我们或许会感到迷茫和无力,但正是在这些矛盾和挣扎中,我们才能感悟到生活的真谛。《文城》中的经典句子像是明灯一样,指引着我们走出困境,勇往直前。让我们沉浸在鲁迅先生的诗意之中,感受他对人性和社会的思考,以及对明天的希望。愿每个人都能像文人一样,怀揣理想,立志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