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人生启示录》在线阅读(这是作者龚咏雨办的网站)。【人生痛苦治愈网】:治愈人生各种痛苦。另有公益心理咨询师、婚姻咨询、分离小三劝退。
《重大人生启示录》——真正改变你一生的书!(摘录)

1.这是极为特殊的历史转折期,物质文明发展到这一步注定了精神(信仰)的缺失,灵魂空虚、物欲横流,人们的精神堕入虚无主义,只能沉浸在金钱物质欲望和肉体感官刺激中,有各种不安和痛苦。多少年轻人也失去了纯真的理想和纯美的爱情。这绝不仅是我们这个星球上的生命的悲剧,而是任何一种生命在文明发展进程中注定的悲哀。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们到底该怎样活着?

2.“欲望的规律”:人生就是由欲望不满足而痛苦和满足之后无趣这两者所构成。你满心期待着未来的某个快乐,却未必理智认知到了它是短暂的而不会持久。人的本质是痛苦,快乐充满幻灭感,只是昙花一现。——这个描述有两种含义:一、人的欲望生发的规律显得生命充满无意义感;二、人的欲望实现后的感受的规律。感受只发生在“陌生”阶段,一旦“熟悉”了对象,大脑就不再接受刺激,感受就消失了。

3.我们总是害怕死亡,而如果人真的可以永远活着,我想人们同样会像害怕死亡一样害怕永恒,或厌倦永恒。

4.一种理想主义的人生观是:生命的长度无须受制于肉体自然的衰败,它应该是受你的心灵、你的快乐的需要而去自主选择。我们现在这样,“活着”等于“自然生命时间”,在其间被无常,被疾病,被死神奴役,有的人承受着巨大的痛苦,而还要在沉重的道德压力下始终保持“活着”,这并不是人们的善,反而是恶。人们可真正去同情他们的大不幸?为了尊重生命,我们要自己决定自己的死亡以及死亡的方式。这死亡的权利让人与人之间绝对平等,让一切生活平等,让生和死平等。人获得最彻底的自由,人不会再被迫为物质生活、为世俗尊严而疲于奔命。每个人以他乐意的方式存在。(国家的公权力应该为“死亡权利”提供支持。)

5.人们总爱追问人生的意义,其实人生本无所谓意义,因为:存在先于本质,先有“存在”,然后才有对这个“存在”的本质是什么的描述,“意义”也属于描述的内容。

6.宇宙一切存在,本身是如何得以存在的?——这个问题足以摧垮你的无信仰主义。你不能不对自身以及对这个世界感到震惊。

7.现代文明里的人在成年后余生都在用大量的时间干一件事:治愈自己。包括但不限于画画、钓鱼、看足球、打游戏。它们已然不是一种兴趣爱好了,而是一种疗愈自己的方式。但这些方式都不能真正实现治愈,只是止痛药。很多人将目光转向宗教,由于他不能真信,因此宗教仅仅是安慰剂,连止痛药都不如。我(龚咏雨)写《重大人生启示录》其实就是为了实现真正的治愈。

《重大人生启示录》如何阅读更多文字?请点击:https://www.anxltklyy.com/rensheng/zhongdarenshengqishilu/149230.html

意义疗法

作者:人生智慧网 2025-04-28

意义疗法(Logotherapy)是由奥地利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Viktor Frankl)创立的一种心理治疗学派,属于存在主义心理学范畴。其核心思想是:人生的根本动力在于追求意义,而非弗洛伊德强调的“追求快乐”或阿德勒提出的“追求权力”。以下是意义疗法的深度解析:

1. 核心理论:生命的意义与自由

存在主义基础:
弗兰克尔认为,人始终拥有选择的自由,即使在极端痛苦中,也能通过态度和价值观的选择赋予生命意义。

意义的三重来源:

创造与工作(通过成就或贡献);

体验与爱(如感受自然、艺术或与他人的联结);

面对苦难的态度(将痛苦转化为精神成长)。

悲剧乐观主义:
苦难本身无意义,但人可以通过对苦难的回应(如坚持尊严、保持希望)创造意义。

2. 意义疗法的实践技术

(1) 矛盾意向法(Paradoxical Intention)

原理:通过幽默或反向意图,打破焦虑或强迫行为的恶性循环。

案例:失眠者被要求“努力保持清醒”,反而因压力减轻而入睡。

(2) 去反思法(Dereflection)

原理:引导患者将注意力从自我关注转向外部世界(如帮助他人),减少过度内省导致的神经症。

案例:社交恐惧者通过参与志愿服务,逐渐摆脱对自身表现的过度在意。

(3) 苏格拉底式对话

提问引导:通过开放式问题(如“你希望被他人记住什么?”),帮助患者发现潜藏的生命意义。

3. 经典案例与思想实验

弗兰克尔的集中营经历:
在纳粹集中营中,他发现那些找到意义感(如保护亲人、完成未竟事业)的囚徒更可能存活。这一经历成为《活出生命的意义》一书的核心论据。

“意义真空”(Existential Vacuum):
现代人常因物质丰裕但精神空虚陷入无意义感,表现为抑郁、成瘾或虚无主义。

4. 意义疗法与其他心理学的对比

维度

意义疗法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

阿德勒个体心理学

核心动力    追求意义    追求快乐(性驱力)    追求优越/权力    

人性观    人是自由的、责任导向的    人被潜意识欲望支配    人被社会兴趣驱动    

治疗焦点    未来可能性与价值观重构    过去创伤的解析    社会关系与生活风格的调整    

5. 现代应用与争议

适用领域:

创伤后成长(PTSD康复);

临终关怀与重症患者的心理支持;

职场倦怠与青少年意义感缺失的干预。

争议与局限:

批评者认为,过度强调“意义”可能忽视结构性社会问题对个体的压迫;

对严重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有限。

6. 弗兰克尔的哲学遗产

名言启示:

“人不是被命运决定的,而是通过回应命运的方式定义自己。”

“生命的意义无法被赋予,只能被发现。”

文化影响:
意义疗法与东方哲学(如禅宗的“活在当下”)存在共鸣,同时启发了积极心理学对“意义感”的量化研究(如M. Seligman的PERMA模型)。

总结:如何在生活中实践意义疗法?

反思价值观:定期自问“什么对我是真正重要的?”;

接纳苦难的必然性:将挑战视为成长的契机;

主动创造意义:通过微小行动(如写作、志愿服务)赋予日常以目的性。

意义疗法并非否定痛苦,而是提供了一种超越苦难的视角——正如弗兰克尔所言:“当一个人知道为什么而活,他就能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本文地址:https://www.anxltklyy.com/ganwuzheli/197071.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