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智慧网:人生哲学,哲学智慧;人生感悟哲理,生命感悟哲理;人生名言句子语录,经典名言句子语录;《重大人生启示录》在线阅读。
《重大人生启示录》——真正改变你一生的书!(摘录)

1.这是极为特殊的历史转折期,物质文明发展到这一步注定了精神(信仰)的缺失,灵魂空虚、物欲横流,人们的精神堕入虚无主义,只能沉浸在金钱物质欲望和肉体感官刺激中,有各种不安和痛苦。多少年轻人也失去了纯真的理想和纯美的爱情。这绝不仅是我们这个星球上的生命的悲剧,而是任何一种生命在文明发展进程中注定的悲哀。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们到底该怎样活着?

2.“欲望的规律”:人生就是由欲望不满足而痛苦和满足之后无趣这两者所构成。你满心期待着未来的某个快乐,却未必理智认知到了它是短暂的而不会持久。人的本质是痛苦,快乐充满幻灭感,只是昙花一现。——这个描述有两种含义:一、人的欲望生发的规律显得生命充满无意义感;二、人的欲望实现后的感受的规律。感受只发生在“陌生”阶段,一旦“熟悉”了对象,大脑就不再接受刺激,感受就消失了。

3.我们总是害怕死亡,而如果人真的可以永远活着,我想人们同样会像害怕死亡一样害怕永恒,或厌倦永恒。

4.一种理想主义的人生观是:生命的长度无须受制于肉体自然的衰败,它应该是受你的心灵、你的快乐的需要而去自主选择。我们现在这样,“活着”等于“自然生命时间”,在其间被无常,被疾病,被死神奴役,有的人承受着巨大的痛苦,而还要在沉重的道德压力下始终保持“活着”,这并不是人们的善,反而是恶。人们可真正去同情他们的大不幸?为了尊重生命,我们要自己决定自己的死亡以及死亡的方式。这死亡的权利让人与人之间绝对平等,让一切生活平等,让生和死平等。人获得最彻底的自由,人不会再被迫为物质生活、为世俗尊严而疲于奔命。每个人以他乐意的方式存在。(国家的公权力应该为“死亡权利”提供支持。)

5.人们总爱追问人生的意义,其实人生本无所谓意义,因为:存在先于本质,先有“存在”,然后才有对这个“存在”的本质是什么的描述,“意义”也属于描述的内容。

6.宇宙一切存在,本身是如何得以存在的?——这个问题足以摧垮你的无信仰主义。你不能不对自身以及对这个世界感到震惊。

7.现代文明里的人在成年后余生都在用大量的时间干一件事:治愈自己。包括但不限于画画、钓鱼、看足球、打游戏。它们已然不是一种兴趣爱好了,而是一种疗愈自己的方式。但这些方式都不能真正实现治愈,只是止痛药。很多人将目光转向宗教,由于他不能真信,因此宗教仅仅是安慰剂,连止痛药都不如。我(龚咏雨)写《重大人生启示录》其实就是为了实现真正的治愈。

《重大人生启示录》如何阅读更多文字?请点击:https://www.anxltklyy.com/rensheng/zhongdarenshengqishilu/149230.html

老子第二十章:不言而喻的道理

作者:人生智慧网 2023-08-18 0次阅读

老子的《道德经》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其中第二十章则是其中的经典之一。这一章深刻阐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道理:言语无法完全传达深刻真理和智慧。无论是在古代还是今天,这个道理都有着深远的意义和普遍的适用性。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这几句简短而深刻的话,告诉我们一个重要的道理:真正的智慧并非来自于书本或人类的深思熟虑,而是来自于内心的直觉和与自然的共通。追求无为而治,不执着于利益和功利,才能获得真正的智慧和力量。

言语的局限性

言语作为人类沟通和交流的主要工具,具有非凡的力量。然而,言语也存在着天然的局限性。词语的含义、语境的解读、个体的主观理解等因素都可能导致信息传达的偏差和误解。

身处社会中,我们常常被信息获取的海量信息所困扰,言语的表达也容易被污染和误解。而《道德经》中强调“不言而喻”,则提醒了我们要时刻警惕言语的局限性,并通过静心思考和直觉来理解世界。

关于智慧和无为而治

书本上的知识和人类的智慧并不能真正解答生活中的疑惑和问题。相反,过多依赖于智慧和技巧,却可能失去对真实本质的感知与理解。

无为而治是《道德经》提出的一种治国理政的思想,也可以理解为不强求、不执着、不刻意干预的态度。只有放下执念和私欲,才能触及深邃的智慧。用不言而喻的方式来管理和引导,才能让社会变得更加和谐与繁荣。

利益与道德

利益是人类社会中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为了追求利益,人们常常失去了对道德和伦理的关注。然而,道德和利益并不是对立的关系。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老子在这里告诉我们,放下过分的道德规训和约束,回归本心,才能培养出真正的仁爱和孝悌之心。只有从内心发自真诚的善良和善举,才能真正获得他人的尊重与爱戴。

巧取与巧予

社会中常常存在以巧取胜的现象,人们通过各种手段获取利益。然而,《道德经》是警示我们,巧取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与满足。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老子用这句话告诫我们,放弃过分的巧思与私欲,能够消除诸多社会问题。只有放下利益的执念,人们才能摆脱觊觎和占有的欲望,创造真正和谐与公正的社会。

人类智慧的局限性

在现代社会,我们生活在信息发达的时代,看似无所不知。然而,与此同时,我们也面临着信息过载和个人主义的问题。

《道德经》提醒我们,人类的智慧是有限的,面对众多的知识和观念,我们需要保持谦逊的态度。当我们以平和的心态看待事物时,才能从容处理复杂的社会问题,并找到真正的智慧与力量。

用无为的智慧面对世界

这一章的精髓在于“不言而喻”。它让我们反思人类言语的局限和智慧的有限。而无为而治的思想则提醒我们要放下功利和私欲,以柔和的方式处理事物。

面对世界的复杂性和变化,我们需要以内心的智慧来引导行动,对待他人和社会时,要以尊重、善良和公正为依据。

如果我们能从这一章的深意中获得启示,将它运用到生活和社会中,相信我们就能够找到更好的自己和更美好的世界。

本文地址:https://www.anxltklyy.com/zhongguozhexue/laozi/41047.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