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智慧网:人生哲学,哲学智慧;人生感悟哲理,生命感悟哲理;人生名言句子语录,经典名言句子语录;《重大人生启示录》在线阅读。
《重大人生启示录》——真正改变你一生的书!(摘录)

1.这是极为特殊的历史转折期,物质文明发展到这一步注定了精神(信仰)的缺失,灵魂空虚、物欲横流,人们的精神堕入虚无主义,只能沉浸在金钱物质欲望和肉体感官刺激中,有各种不安和痛苦。多少年轻人也失去了纯真的理想和纯美的爱情。这绝不仅是我们这个星球上的生命的悲剧,而是任何一种生命在文明发展进程中注定的悲哀。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们到底该怎样活着?

2.“欲望的规律”:人生就是由欲望不满足而痛苦和满足之后无趣这两者所构成。你满心期待着未来的某个快乐,却未必理智认知到了它是短暂的而不会持久。人的本质是痛苦,快乐充满幻灭感,只是昙花一现。——这个描述有两种含义:一、人的欲望生发的规律显得生命充满无意义感;二、人的欲望实现后的感受的规律。感受只发生在“陌生”阶段,一旦“熟悉”了对象,大脑就不再接受刺激,感受就消失了。

3.我们总是害怕死亡,而如果人真的可以永远活着,我想人们同样会像害怕死亡一样害怕永恒,或厌倦永恒。

4.一种理想主义的人生观是:生命的长度无须受制于肉体自然的衰败,它应该是受你的心灵、你的快乐的需要而去自主选择。我们现在这样,“活着”等于“自然生命时间”,在其间被无常,被疾病,被死神奴役,有的人承受着巨大的痛苦,而还要在沉重的道德压力下始终保持“活着”,这并不是人们的善,反而是恶。人们可真正去同情他们的大不幸?为了尊重生命,我们要自己决定自己的死亡以及死亡的方式。这死亡的权利让人与人之间绝对平等,让一切生活平等,让生和死平等。人获得最彻底的自由,人不会再被迫为物质生活、为世俗尊严而疲于奔命。每个人以他乐意的方式存在。(国家的公权力应该为“死亡权利”提供支持。)

5.人们总爱追问人生的意义,其实人生本无所谓意义,因为:存在先于本质,先有“存在”,然后才有对这个“存在”的本质是什么的描述,“意义”也属于描述的内容。

6.宇宙一切存在,本身是如何得以存在的?——这个问题足以摧垮你的无信仰主义。你不能不对自身以及对这个世界感到震惊。

7.现代文明里的人在成年后余生都在用大量的时间干一件事:治愈自己。包括但不限于画画、钓鱼、看足球、打游戏。它们已然不是一种兴趣爱好了,而是一种疗愈自己的方式。但这些方式都不能真正实现治愈,只是止痛药。很多人将目光转向宗教,由于他不能真信,因此宗教仅仅是安慰剂,连止痛药都不如。我(龚咏雨)写《重大人生启示录》其实就是为了实现真正的治愈。

《重大人生启示录》如何阅读更多文字?请点击:https://www.anxltklyy.com/rensheng/zhongdarenshengqishilu/149230.html

消渴病的辨证论治

作者:人生智慧网 2024-05-08 0次阅读

消渴病,是我国传统医学中的一种疾病,主要表现为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等症状,与现代医学中的糖尿病症状相似。传统医学对于消渴病的辨证论治有着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本篇文章将对这一主题进行详细探讨,以期为现代医学治疗糖尿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病因病机

消渴病的病因病机主要与肺、胃、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基本病机为阴虚燥热。肺失宣肃,不能布散津液,故口渴多饮;胃失和降,故多食善饥;肾失固摄,故尿多而频。

2.辨证分型

根据症状和病机的不同,消渴病可分为三消(上消、中消、下消)和阴阳两虚四个证型。上消以肺热为主,症状为口渴多饮;中消以胃热为主,症状为多食善饥;下消以肾虚为主,症状为尿多而频;阴阳两虚则症状兼有。

3.治疗方法

治疗消渴病的方法主要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按摩、饮食调养等。中药治疗以滋阴清热、益气养阴为主,针灸治疗以调节脏腑功能、疏通经络为主,推拿按摩以缓解症状、改善局部循环为主,饮食调养以低糖、低脂、低盐、高纤维为原则。

4.中药方剂

常用的中药方剂有七味白术散、六味地黄丸、五子衍宗丸等。七味白术散以益气生津、健脾和胃为主,适用于上消型;六味地黄丸以滋阴清热、益肾养肝为主,适用于下消型;五子衍宗丸以补益肾气、固摄止泻为主,适用于阴阳两虚型。

5.针灸推拿

常用的针灸穴位有肺俞、胃俞、肾俞、太溪、三阴交等。针灸治疗可以调节脏腑功能,疏通经络,改善症状。推拿按摩则可以通过手法刺激穴位,缓解症状,改善局部循环。

6.饮食调养

饮食调养是治疗消渴病的重要手段,患者应控制糖、盐、脂的摄入,增加纤维素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要避免暴饮暴食,保持饮食规律,适量运动。

本文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疗方法、中药方剂、针灸推拿、饮食调养六个方面对消渴病的辨证论治进行了详细阐述。消渴病的治疗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方法,以达到调节脏腑功能、疏通经络、改善症状、控制病情发展的目的。希望能为现代医学治疗糖尿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参考文献

[1] 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2] 李时中. 中医内科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3] 王雪苔. 中医诊断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4] 陈家骅. 中医治疗糖尿病[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5] 杨洪基. 糖尿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

本文地址:https://www.anxltklyy.com/zhexue/bianzheng/159157.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