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人生启示录》在线阅读(这是作者龚咏雨办的网站)。【人生痛苦治愈网】:治愈人生各种痛苦。另有:人生哲学,哲学智慧;人生感悟哲理,生命感悟哲理;人生名言句子语录,经典名言句子语录。
《重大人生启示录》——真正改变你一生的书!(摘录)

1.这是极为特殊的历史转折期,物质文明发展到这一步注定了精神(信仰)的缺失,灵魂空虚、物欲横流,人们的精神堕入虚无主义,只能沉浸在金钱物质欲望和肉体感官刺激中,有各种不安和痛苦。多少年轻人也失去了纯真的理想和纯美的爱情。这绝不仅是我们这个星球上的生命的悲剧,而是任何一种生命在文明发展进程中注定的悲哀。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们到底该怎样活着?

2.“欲望的规律”:人生就是由欲望不满足而痛苦和满足之后无趣这两者所构成。你满心期待着未来的某个快乐,却未必理智认知到了它是短暂的而不会持久。人的本质是痛苦,快乐充满幻灭感,只是昙花一现。——这个描述有两种含义:一、人的欲望生发的规律显得生命充满无意义感;二、人的欲望实现后的感受的规律。感受只发生在“陌生”阶段,一旦“熟悉”了对象,大脑就不再接受刺激,感受就消失了。

3.我们总是害怕死亡,而如果人真的可以永远活着,我想人们同样会像害怕死亡一样害怕永恒,或厌倦永恒。

4.一种理想主义的人生观是:生命的长度无须受制于肉体自然的衰败,它应该是受你的心灵、你的快乐的需要而去自主选择。我们现在这样,“活着”等于“自然生命时间”,在其间被无常,被疾病,被死神奴役,有的人承受着巨大的痛苦,而还要在沉重的道德压力下始终保持“活着”,这并不是人们的善,反而是恶。人们可真正去同情他们的大不幸?为了尊重生命,我们要自己决定自己的死亡以及死亡的方式。这死亡的权利让人与人之间绝对平等,让一切生活平等,让生和死平等。人获得最彻底的自由,人不会再被迫为物质生活、为世俗尊严而疲于奔命。每个人以他乐意的方式存在。(国家的公权力应该为“死亡权利”提供支持。)

5.人们总爱追问人生的意义,其实人生本无所谓意义,因为:存在先于本质,先有“存在”,然后才有对这个“存在”的本质是什么的描述,“意义”也属于描述的内容。

6.宇宙一切存在,本身是如何得以存在的?——这个问题足以摧垮你的无信仰主义。你不能不对自身以及对这个世界感到震惊。

7.现代文明里的人在成年后余生都在用大量的时间干一件事:治愈自己。包括但不限于画画、钓鱼、看足球、打游戏。它们已然不是一种兴趣爱好了,而是一种疗愈自己的方式。但这些方式都不能真正实现治愈,只是止痛药。很多人将目光转向宗教,由于他不能真信,因此宗教仅仅是安慰剂,连止痛药都不如。我(龚咏雨)写《重大人生启示录》其实就是为了实现真正的治愈。

《重大人生启示录》如何阅读更多文字?请点击:https://www.anxltklyy.com/rensheng/zhongdarenshengqishilu/149230.html

如何临终关怀老人?

作者:人生智慧网 2025-04-18

临终关怀(临终照护)的核心是让老人在生命最后阶段感受到尊严、舒适与关爱,同时为家属提供心理支持。以下是从身体、心理、精神及家庭层面整理的关怀要点:


一、身体舒适:减轻痛苦

  1. 疼痛管理

    • 与医生合作,使用药物(如吗啡)控制疼痛,避免不必要的侵入性治疗。

    • 非药物缓解:轻柔按摩、热敷、调整体位(每2小时翻身防压疮)。

  2. 基础护理

    • 保持身体清洁:定期擦浴、更换衣物,处理失禁问题。

    • 呼吸顺畅:使用雾化器、吸痰设备或调整枕头高度缓解呼吸困难。

  3. 环境调整

    • 光线柔和、安静整洁,可放置老人熟悉的物品(照片、毯子等)。

    • 播放舒缓音乐或自然声音(如流水声)帮助放松。


二、心理支持:化解恐惧与孤独

  1. 倾听与陪伴

    • 无需刻意安慰,安静陪伴、握着手或轻抚手臂传递温暖。

    • 鼓励老人表达情绪,如遗憾、恐惧,避免否定其感受(如“别多想”)。

  2. 完成心愿

    • 协助完成未了之事:联系故人、写下信件、整理回忆录等。

    • 若体力允许,带老人短暂外出(如晒太阳、看花园)。

  3. 应对认知障碍

    • 对于失智老人,用简单语言沟通,通过照片、音乐唤醒记忆。

    • 避免纠正老人的“错误”认知,顺应其世界以减少焦虑。


三、精神抚慰:寻找生命意义

  1. 尊重信仰

    • 根据信仰安排仪式(如祷告、诵经),联系宗教人士提供支持。

  2. 人生回顾

    • 引导老人讲述人生故事,肯定其贡献与价值(如“您教会了我很多”)。

    • 制作记忆相册或录音,帮助梳理生命意义。


四、家属支持:共同面对离别

  1. 提前沟通医疗决策

    • 明确是否进行急救(如插管)、是否回家离世,尊重老人意愿。

  2. 允许情感释放

    • 鼓励家属表达悲伤,避免压抑情绪。可寻求心理咨询或哀伤辅导。

  3. 分工协作

    • 合理分配照护任务,避免一人过度疲惫。善用社区资源(护工、志愿者)。


五、特殊情况的处理

  • 濒死期征兆:呼吸变浅、手脚冰凉、意识模糊时,持续陪伴并轻声告知“我们都在”。

  • 文化差异:部分文化避谈死亡,可通过隐喻(如“远行”)沟通,或由第三方(医生)解释病情。


资源建议

  • 专业团队:联系临终关怀机构(如宁养院),获取医护、社工、心理师联动支持。

  • 书籍参考:《最好的告别》《生死功课》了解临终心理。

  • 家属互助小组:通过线下/线上团体分享经验,减轻孤独感。


临终关怀并非“延长生命”,而是让老人在温暖中自然谢幕。关键是以真诚与耐心陪伴,接纳死亡作为生命的一部分。

本文地址:https://www.anxltklyy.com/rensheng/rsdgztk/linzhongguanhuai/196098.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