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名轲,字子舆,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被尊称为“亚圣”。《孟子》是孟子思想的总结和体系化的著作,共有七篇。其中,《孟子·离娄下》是《孟子》的第五篇。本文将为您提供《孟子·离娄下》的全文翻译及注释。
第一节:孟子说:“鲁也有乐正者。离娄以亟入也。至,劳必得入,拜见于王曰:‘臣有疏居之罪以闻。’乐正以告,曰:‘已免矣。’离娄入曰:‘后出无乐正。’於是孟子留。”
翻译及注释:孟子曾在鲁国任职乐正(乐官),后来他希望进入王宫,但门卫拒绝了他。然而,终于有一天,他成功地进入了宫殿,向国王告罪。乐正听说后告诉国王:“他已经被赦免了。”孟子进入宫殿后说:“以后再无乐官的话,就不会再有人进出。”于是孟子留在了那里。
第二节:离娄出见于鲁君曰:“与其居无冯,请归。”孟子见乐正曰:“君子主听于上,使民听于下,何必乎牧牛之乐?出见于鲁君以告之。”
翻译及注释:离娄离开王宫后,对国王说:“与其住在这里什么都做不了,还是请回家吧。”孟子见到乐正后告诉他:“君子主持听政,让百姓听从,为什么要追求牧牛般的乐趣呢?我要出去见国王告诉他。”
第三节:离娄还,见之曰:“臣归也。请辞以告。”孟子见乐正曰:“夫听者未之有也。彼为听者恶乎走牛之乐?”
翻译及注释:离娄回来后见到孟子说:“我要回去了,请告辞。”孟子见到乐正后说:“现在还没有人能够做到像你这样聆听的,难道对于这样一个听众,你还追求牧牛般的乐趣吗?”
第四节:离娄入见,与孟子喟然叹曰:“力不足以执政。”孟子入,乐正负羽檄以行,众皆缨络,题曰《离娄乐》。
翻译及注释:离娄进入王宫与孟子对话时叹息道:“我没有足够的能力执掌政务。”孟子进入王宫后,乐正带着羽扇拿着斥责的标语,众人都系着饰物,标题上写着《离娄乐》。
第五节:“童子,肫肫如也,曰:‘圣人出,吾何以知之?’离娄对曰:‘圣人不出无知,如知者之知,如仁者之是也。’”
翻译及注释:一个年轻人问离娄说:“圣人出世,我该如何知晓?”离娄回答说:“圣人不出世就是无知,如果懂得知识,就如同懂得仁义一样。”
第六节:“葵邸仲尼亲事,礼也。尧逊于汤,礼以犹之。武王曰:‘劳女贵乎有礼居乎本位。’故曰:‘葵而不同,父子之让也。’”
翻译及注释:葵邸,指著名的思想家孔子的家。孔子的亲事是有礼节的;尧逊于汤,指尧退位让给汤。武王说:“让女儿嫁人要看重是否有礼节,是否符合本位。”因此有句谚语:“葵而不同”,是指父子之间的让位。
第七节:“离娄而以楚为乐,虞为鼓,成、施、慎、由、司寇为仁义廉亲。”
翻译及注释:离娄离开王宫后,以楚国的音乐为乐,以虞国的鼓乐为伴,以成、施、慎、由、司寇五位古代圣人为标杆来追求仁义、廉洁和亲近百姓。
总结:
孟子《离娄下》一文通过离娄与孟子的对话,揭示了君子应具备的聆听才能和廉洁奉公的道德观念。离娄作为乐官,以牧牛乐为乐,却无法成为君子,因为他只追求个人的享乐而没有为百姓服务。孟子通过离娄的经历,呼吁君子应当主持大义,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推动社会的进步和改革。
注释:
1. 乐正:古代宫廷的音乐官。
2. 君子:指有道德修养、有智慧能力的人。
3. 牧牛之乐:指古代牧民在放牧时放声高歌的乐曲。
4. 圣人:古代指具有高尚品德和卓越才能的人。
5. 仲尼:指孔子的字。
6. 尧逊于汤:尧把帝位传给汤,意味着在仁义观念上退让给汤。
7. 成、施、慎、由、司寇:五位圣人的名字,分别指商朝的成汤、施禄、慎行、由余、周朝的司寇。
通过对《孟子·离娄下》的全文翻译及注释,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孟子思想中有关仁义、廉洁和君子风范的概念。这对于我们塑造良好的道德观念、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都具有重要的启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