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智慧网:人生哲学,哲学智慧;人生感悟哲理,生命感悟哲理;人生名言句子语录,经典名言句子语录;《重大人生启示录》在线阅读。
《重大人生启示录》——真正改变你一生的书!(摘录)

1.这是极为特殊的历史转折期,物质文明发展到这一步注定了精神(信仰)的缺失,灵魂空虚、物欲横流,人们的精神堕入虚无主义,只能沉浸在金钱物质欲望和肉体感官刺激中,有各种不安和痛苦。多少年轻人也失去了纯真的理想和纯美的爱情。这绝不仅是我们这个星球上的生命的悲剧,而是任何一种生命在文明发展进程中注定的悲哀。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们到底该怎样活着?

2.“欲望的规律”:人生就是由欲望不满足而痛苦和满足之后无趣这两者所构成。你满心期待着未来的某个快乐,却未必理智认知到了它是短暂的而不会持久。人的本质是痛苦,快乐充满幻灭感,只是昙花一现。——这个描述有两种含义:一、人的欲望生发的规律显得生命充满无意义感;二、人的欲望实现后的感受的规律。感受只发生在“陌生”阶段,一旦“熟悉”了对象,大脑就不再接受刺激,感受就消失了。

3.我们总是害怕死亡,而如果人真的可以永远活着,我想人们同样会像害怕死亡一样害怕永恒,或厌倦永恒。

4.一种理想主义的人生观是:生命的长度无须受制于肉体自然的衰败,它应该是受你的心灵、你的快乐的需要而去自主选择。我们现在这样,“活着”等于“自然生命时间”,在其间被无常,被疾病,被死神奴役,有的人承受着巨大的痛苦,而还要在沉重的道德压力下始终保持“活着”,这并不是人们的善,反而是恶。人们可真正去同情他们的大不幸?为了尊重生命,我们要自己决定自己的死亡以及死亡的方式。这死亡的权利让人与人之间绝对平等,让一切生活平等,让生和死平等。人获得最彻底的自由,人不会再被迫为物质生活、为世俗尊严而疲于奔命。每个人以他乐意的方式存在。(国家的公权力应该为“死亡权利”提供支持。)

5.人们总爱追问人生的意义,其实人生本无所谓意义,因为:存在先于本质,先有“存在”,然后才有对这个“存在”的本质是什么的描述,“意义”也属于描述的内容。

6.宇宙一切存在,本身是如何得以存在的?——这个问题足以摧垮你的无信仰主义。你不能不对自身以及对这个世界感到震惊。

7.现代文明里的人在成年后余生都在用大量的时间干一件事:治愈自己。包括但不限于画画、钓鱼、看足球、打游戏。它们已然不是一种兴趣爱好了,而是一种疗愈自己的方式。但这些方式都不能真正实现治愈,只是止痛药。很多人将目光转向宗教,由于他不能真信,因此宗教仅仅是安慰剂,连止痛药都不如。我(龚咏雨)写《重大人生启示录》其实就是为了实现真正的治愈。

《重大人生启示录》如何阅读更多文字?请点击:https://www.anxltklyy.com/rensheng/zhongdarenshengqishilu/149230.html

老子十二章的翻译及原文解读

作者:人生智慧网 2023-08-18 0次阅读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的代表作品,其中十二章被认为是其中最核心的部分。这篇文章将对老子十二章进行翻译并给予中文解读,带领读者探索这些古老智慧的深意。

第一章:名与实

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恒无欲,以观其妙;恒有欲,以观其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老子的第一章以名与实的概念展开,强调道是无法被言说或界定的。对于那些试图用言辞来描述道的人而言,他们只能逼近,却无法真正达到。只有放弃标签、名字和欲望,我们才能透过幕布看到道背后的奥秘之门。

第二章:大道无形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第二章中老子探讨了对立事物之间的关系。他指出,在我们对美的定义中,就已经包含了丑陋。同样,我们对善的定义也会产生恶。因此,这些对立的存在是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彼此才有意义。在实践中,圣人穷理解这些对立,并以无为的姿态去生活,坚持不去执着。

第三章:无为而无不为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在第三章中,老子探讨了无为之道的实践。他认为政府不应夸赞有才能的人,以免引起人们的争斗。不过分贵重物质,以避免诱发盗窃。同时,不让人民看到过多的诱惑,以保持他们心神的安稳。圣人在治理时保持心胸开阔,鼓励人们追求内在的美德,这样就能达到最好的治理。

第四章:道之用无穷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暴,解其纷困,和其光辉,同其尘垢。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第四章中,老子讨论了道的无穷用途。他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根源,无穷无尽。道具有调和、平衡的力量,能够冲淡尖锐和暴力,解决纷扰和困惑,使世间万物都有价值。道是深不可测的,谁也无法剥夺它的存在,就如同天地创造万物一样与众不同。

第五章:天地不仁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在第五章中,老子探讨了天地与圣人的无私。他指出,天地对待万物就像是对待牲畜一样,没有偏爱,没有好恶。圣人也应该如此,把百姓当作自己一样看待。天地不自私,虚无而灵活。圣人也应该如此,保持谦逊而灵活应变。

第六章:谷神不死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在第六章中,老子谈到了自然的持续之力。他用谷神来比喻这种力量,这种力量不会死亡,就像是玄牝一样深不可测。这种“天地根”的存在使得它不需要努力而绵绵不绝地存在。

第七章:天长地久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第七章表达了天地之所以能永恒存在的原因。老子认为正是因为天地没有自我产生,所以它才能长久地维持。这给人以深思,是否我们也应当在生活中保持无为的态度,才能让我们的存在变得更加持久?

第八章:善行无轨迹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第八章中,老子将善的行为与水做比较。水能够滋润万物而不争夺,处在人们不喜欢的低地,因此更加接近道。善的行为就应该像水一样,有地方可居,有心灵的深度,与仁爱相处,言行充满信任,治理善政,能胜任工作,把握时机。只有不争,才能避免批评。

第九章:持续之道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

在第九章中,老子探讨了持续之道的重要性。他认为持续中有满足,而过度则不是最好的选择。财富也如同珍宝一样,无法永久保持。当富贵令人骄傲时,也会自招灾祸。成功后,应当及时退隐,这才符合天道的规律。

第十章:空之所用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知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第十章中,老子谈到了“空”之所使用的特性。他认为我们应当像胎儿一样保持纯净无瑕,像幼小的婴儿一样保持柔软。当我们清洁自我,涤除尘垢时,就能保持无瑕。爱护人民,善治国家,就能不受干扰地运作。在理解天道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个人的生长和发展,这就是最高级的德行。

第十一章:非真非常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在第十一章中,老子认为空虚的存在是实现有用之处的前提。他通过车辐、陶器和房屋等事物的例子来解释这一概念。当车辐缺失时,才能体现出它的作用;当陶器内部为空洞时,才能容纳物品;当房屋内部有空间时,才能进行居住。因此,有和无是相辅相成的,互不可少。

第十二章:常则不厌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在最后一章中,老子警示人们不要受五官的诱惑所迷惑。五颜六色的物品会让人迷失,五种声音会使人耳聋,五种味道会使人舌头生厌。放纵于猎取和探索中,会令人心神狂乱。罕见的珍宝会妨碍行动。因此,圣人把欲望收于腹中,不受外物影响,以此来追求无欲无为的境地。

通过对老子十二章的翻译和解读,我们可以看到其中蕴含着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思想。无论是道的无法言表,还是对立的相互依存,无为的实践,或是持续和空的重要性,这些思想都深深地影响了中国文化和思维方式。与时俱进地理解和应用老子的智慧,将帮助我们在现代社会中找到内心的平静和生活的智慧。

本文地址:https://www.anxltklyy.com/zhongguozhexue/laozi/39970.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