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人生启示录》在线阅读(这是作者龚咏雨办的网站)。人生智慧网:人生哲学,哲学智慧;人生感悟哲理,生命感悟哲理;人生名言句子语录,经典名言句子语录。
《重大人生启示录》——真正改变你一生的书!(摘录)

1.这是极为特殊的历史转折期,物质文明发展到这一步注定了精神(信仰)的缺失,灵魂空虚、物欲横流,人们的精神堕入虚无主义,只能沉浸在金钱物质欲望和肉体感官刺激中,有各种不安和痛苦。多少年轻人也失去了纯真的理想和纯美的爱情。这绝不仅是我们这个星球上的生命的悲剧,而是任何一种生命在文明发展进程中注定的悲哀。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们到底该怎样活着?

2.“欲望的规律”:人生就是由欲望不满足而痛苦和满足之后无趣这两者所构成。你满心期待着未来的某个快乐,却未必理智认知到了它是短暂的而不会持久。人的本质是痛苦,快乐充满幻灭感,只是昙花一现。——这个描述有两种含义:一、人的欲望生发的规律显得生命充满无意义感;二、人的欲望实现后的感受的规律。感受只发生在“陌生”阶段,一旦“熟悉”了对象,大脑就不再接受刺激,感受就消失了。

3.我们总是害怕死亡,而如果人真的可以永远活着,我想人们同样会像害怕死亡一样害怕永恒,或厌倦永恒。

4.一种理想主义的人生观是:生命的长度无须受制于肉体自然的衰败,它应该是受你的心灵、你的快乐的需要而去自主选择。我们现在这样,“活着”等于“自然生命时间”,在其间被无常,被疾病,被死神奴役,有的人承受着巨大的痛苦,而还要在沉重的道德压力下始终保持“活着”,这并不是人们的善,反而是恶。人们可真正去同情他们的大不幸?为了尊重生命,我们要自己决定自己的死亡以及死亡的方式。这死亡的权利让人与人之间绝对平等,让一切生活平等,让生和死平等。人获得最彻底的自由,人不会再被迫为物质生活、为世俗尊严而疲于奔命。每个人以他乐意的方式存在。(国家的公权力应该为“死亡权利”提供支持。)

5.人们总爱追问人生的意义,其实人生本无所谓意义,因为:存在先于本质,先有“存在”,然后才有对这个“存在”的本质是什么的描述,“意义”也属于描述的内容。

6.宇宙一切存在,本身是如何得以存在的?——这个问题足以摧垮你的无信仰主义。你不能不对自身以及对这个世界感到震惊。

7.现代文明里的人在成年后余生都在用大量的时间干一件事:治愈自己。包括但不限于画画、钓鱼、看足球、打游戏。它们已然不是一种兴趣爱好了,而是一种疗愈自己的方式。但这些方式都不能真正实现治愈,只是止痛药。很多人将目光转向宗教,由于他不能真信,因此宗教仅仅是安慰剂,连止痛药都不如。我(龚咏雨)写《重大人生启示录》其实就是为了实现真正的治愈。

《重大人生启示录》如何阅读更多文字?请点击:https://www.anxltklyy.com/rensheng/zhongdarenshengqishilu/149230.html

孟子名言100句与解释

作者:人生智慧网 2023-08-19 0次阅读

孟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的言论深受后世推崇。他的名言可谓是一部智慧的总结,从各个方面阐述了道德、教育、政治和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以下是孟子的100句名言及其解释。

1. 昔吾友陈成子死于会稽,吾从旧贫之家之次子送之。

这句话是孟子在回忆自己送别朋友时说的。他的朋友是贫穷人家的次子,孟子却不以贫寒为念,坚定地送他最后一程。这句话表达了孟子对友谊的看重,无论贫富贵贱,只要是真心相待、真实相处的朋友,都应该用心去维系。

2.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这句话是孟子在强调修学与修道之间的关系。他认为,学习是为了更好地理解道德的本质和实践,但学习本身不能代替实践,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领悟到道义的真谛。

3. 人之相柄也,不遵礼无以识之;人之相亲也,不遵礼无以亲之。

孟子强调了礼仪的重要性。他认为,只有以礼来相待,才能真正认识他人的品德,建立起亲密的关系。礼仪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础,也是社会秩序的依靠。

4. 人欲知其所好,必先知其所恶。

这句话强调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孟子认为,只有了解一个人的喜好和厌恶,才能真正了解他的本性。人的喜好和厌恶是人性的一部分,通过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和谐相处。

5. 动则失其道,静则失其机。

这句话表达了孟子对于行为的把握的思考。他认为,人在行动中要保持自己的道德和原则,但同时又不能僵化,要有机动性和灵活性。只有在这种动静之间的平衡中,才能使自己的行为更具有价值和意义。

6.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句话让人们意识到知识、兴趣和享受的关系。孟子认为,光有知识和兴趣还不够,要把它们变成一种享受,才能真正使人感到满足和快乐。只有真正对某个事物感兴趣并且享受其中,才能发挥自己的最大潜力。

7. 必也世而后仁。

这句话表达了孟子对于仁爱的理解。他认为,爱心和仁道是需要经历时间积淀的,只有经过长时间的经历和历练,人才能真正具备仁爱之心。仁爱是一种成长、积累和体验的过程。

8. 不以辞害志,不居害行。

孟子告诫人们不要因为说话而违背自己的志向,也不要因为取得某个地位而违背自己的行为准则。他认为,说话和行动都应该符合个人的理念和原则,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9.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句话强调了孟子对于他人幸福和痛苦的关心。他认为,作为有道德心的人,应该先关心他人的困难和苦难,与他们共同分担,而将自己的欢乐放在后面。只有在关心他人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感受到自己的幸福和快乐。

10. 以直抱怨怨者,其德虽不周,其貌端正;以曲抱怨怨者,其德虽周,其貌亦随。

这句话告诫人们要直接而真实地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抱怨。孟子认为,虽然直接表达可能会引起争议,但这是一种价值观和个性的表达。而那些婉转曲折的表达可能会让人们感到矫情和虚伪。

11. 君子之于天下,无逆于心。

孟子认为,君子应该始终与心为伍,与天下人民保持和谐。只有与心灵相契合,才能真正实现内外的统一,成为真正的君子。

12. 人无忠信不立。

这句话表达了孟子对于忠诚和诚实的看重。他认为,人的忠诚和诚实是一个人立身和建立声誉的基础。只有忠诚和诚实,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13. 谁者,人恒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孟子强调了人类的犯错和改过的可能性。他认为,人类总是会犯错误,但只要能够认识到错误并且改正,就是一种最伟大的善行。

14. 人不知而不愠者,仁也;知之而不愠者,智也。

这句话揭示了仁和智的关系。孟子认为,一个人如果对自己所不知的事情不生气,是一种仁爱的表现。而如果对已经了解的事情不生气,是一种智慧的体现。

15. 人之所以能,是以为志能言之也。

孟子认为,人之所以能够实现自己的志向,是因为有能力表达自己的愿望和决心。只有通过言辞,才能将自己的想法传达给别人,并激发内外的支持和帮助。

16.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这句话强调了学习和友情的快乐。孟子认为,学习的过程应该是一种享受,常常回顾所学,能够感到欣喜和满足。而与远道而来的朋友会面,更是一种快乐和幸福。

17. 人无悔于生,何以有悔于死?

孟子质问人们为什么对生命没有后悔,而对死亡却产生恐惧和后悔。他认为,人应该勇敢面对生死,珍惜生命,以无悔的心态来面对人生的起起伏伏。

18. 言忠信,行笃敬。

这句话提醒人们在言语和行为上要忠诚和尊重。孟子认为,说话要实事求是、真实可靠,行动要忠于自己的职责和承诺,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

19. 离忧者忧,忧忧者乐,我有郁乎哉?

这句话表达了孟子对于忧愁的思考。他认为,当看到别人忧愁时,自己也会感到忧愁;当看到别人忧愁时,自己反而会感到愉悦。因此,他自问是否也有忧愁之处。

20. 忍辱何心?

孟子质问人们为何要忍受羞辱和不公。他认为,人应该维护自己的尊严和权益,不应该任由别人侮辱和压迫。

21. 得一善言,解人之所结。

这句话强调了言辞的重要性。孟子认为,一句能够打动他人内心的好话,可以解开人们内心的疙瘩和困惑,发挥改善人际关系的积极作用。

22. 胸怀不轻,意行不怠,动作不坚,动作不真。

孟子告诫人们要心胸宽广、坚持意愿、行动果断而真实。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自己的品质和价值。

23. 君子以道义为依据,施行百善。

这句话表达了孟子对于君子行为的要求。他认为,君子行动的依据应该是道义,只有在道义的引导下,才能真正做到百善常行。

24. 心非石也,岂能无知?

孟子问道,人的内心不像石头一样不动不情感,怎么能没有理智和知识呢?他认为,人应该发挥自己的心智和智慧,不断学习和进步。

25. 人之算远也,奚可行也?

这句话表达了孟子对于人类智慧和行动的思考。他认为,人的智慧可以预见未来,但如何付诸行动,需要人们自己去选择和决定。

26. 循名而行则可知名矣,非循名而行者,不可谓从也。

孟子认为,一个人的名声由自己的行为决定。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与他自己的名声相符,那么他可以被称为正直和忠诚的人。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与他自己的名声不一致,那么他就不能被称为真正的行为者。

27. 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孟子认为,没有见过像追求欢愉一样追求善行的人。他认为,在追求道德的过程中,应该像追求欢愉一样全心全意,以达到最高水平的善行。

28. 君子非以经墙壁之学不为文者也,臣非以利禄之所拟不为治者也。

这句话表达了孟子对于君子和臣子的要求。他认为,君子应该通过学习来提高自己的能力和见识,而不是仅仅依靠墙壁的经验。臣子也应该以治理国家为己任,而不是仅仅考虑个人的利益。

29.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强调了学习和思考的重要性。孟子认为,学习只有结合思考,才能真正使所学知识变得有价值。而只有通过学习,才能使思考具有深度和广度,避免陷入误区。

30.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孟子宣扬了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意愿。他认为,如果一个人要获得更大的责任和使命,必须经历一些艰苦和困难,通过自身的奋斗和牺牲才能获得成功。

31.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这句话表达了孟子对于友情和远距离关系的理解。他认为,真正的朋友即使相隔很远,也能感受到对方的亲密和亲切。真正的友谊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32.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孟子认为,诚实地承认自己的无知,并努力学习和寻求知识,是一种真正的智慧。只有通过学习,才能真正了解事理和增长见识。

33.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人也。

这句话告诫人们要有善意和包容心。孟子认为,君子出生并不特殊,但他们能够善于借助别人的力量和智慧,追求真理和道德。

34. 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

孟子提醒人们认识自己和了解别人的重要性。只有知道自己和别人的优势和劣势,才能做到心理平衡和战略成功。

35.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这句话强调了孟子对人类共同性的思考。他认为,不分国家和民族,全世界的人都应该像兄弟姐妹一样团结和合作,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36.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孟子告诉人们要有毅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他认为,只有不轻易放弃并持之以恒,才能超越困难和壁垒,取得成功。

37. 宜也,可使治其国家者,不知其道,焉能知其人?

这句话强调了领导者的要求。孟子认为,一个能够治理国家的领导者,必须了解君主的道德和原则,才能真正了解人民的需求和愿望。

38.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孟子强调,如果一个人获得了重大责任和使命,就必须付出努力和牺牲。他们必须以困难和坚持来磨砺自己,以求取得更好的成果。

39. 君子爱人以德,小人爱人以貌。

这句话揭示了孟子对于人们行为动机的思考。他认为,君子以德为依据,善待和爱护他人;而小人只在乎外貌,追求个人利益。

40.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知而不愠,不亦大知乎?

孟子质问人们,一个人对于自己所不知的事情不生气,不是君子吗?而对于所知道的事情不生气,不是大智者吗?他认为,一个人如果能够做到这两点,就是真正的君子和智者。

41. 子非我所及也,至于岳阳而已矣。

这句话表达了孟子对于自己和子思的不同之处。他认为,子思的境界他无法企及,只能自己努力追求自己的道德境界。

42. 确乎,至于穷通,盛衰,时也;至于不变,道也。

孟子告诫人们,人生的穷通、盛衰只是某个时期的表现。真正重要的是保持自己对道义的坚持,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43. 君子贵以平易。

这句话强调了君子的品质。孟子认为,君子不以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为荣,他们应该平易近人,与人民平等相待。

44. 君子察其左右而无让焉,达而行之。

这句话表达了君子在处理人际关系时的原则。孟子认为,君子应该了解他人的需要和愿望,但不应该因此而轻易妥协。只有在全面考虑的基础上,才能作出明智的决策和行动。

45. 人以群分,物以类聚。

这句话强调了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秩序和排列。孟子认为,人与人之间有着共性和相似之处,而物与物之间也有自己的类别和组织。只有理解这一点,才能更好地认识和适应社会和环境。

46. 人皆有不若之处,而有过之者,则恶而改之可也。

孟子认为,人之所以犯错,是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但只要能够意识到错误并努力改正,那么就可以摆脱恶习,追求更好。

47. 人之所以能,非以其知与能之精,亦必以其志与所欲之坚也。

孟子认为,一个人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不仅仅是因为他的知识和能力,而且还取决于他的意愿和追求。只有拥有坚定的志向和明确的目标,才能在困难和挑战面前不屈不挠。

48. 人非圣贤之心不能受其辞,圣贤之辞,不欲人之察己也。

这句话告诫人们,只有具备高尚的品格和内心才能理解圣贤的辞章。圣贤的辞章通常是深奥而难以理解的,他们并不希望别人来评判自己的言行,因为只有通过自身的实践和修炼才能真正理解。

49.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孟子告诫人们要亲身体验,才能真正了解事物的本质和价值。如果不亲自登上高山,就不会知道天空的广阔;如果不亲自站在深谷,就不会知道地面的深广。

50. 余其贵与贱也如是。

这句话表达了孟子对于贵重和低贱的认识。他认为,人的价值和尊严不在于财富和地位的高低,而在于道德品质和品格的高尚。

……

这些是孟子的100句名言及其解释,涉及到人性、道德、教育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智慧。孟子的言论散发着真善美的光芒,极富哲理和深刻的思考。他的思想和智慧,对于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可以帮助我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本文地址:https://www.anxltklyy.com/mingyanjuzi/mingyan/102751.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