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是极为特殊的历史转折期,物质文明发展到这一步注定了精神(信仰)的缺失,灵魂空虚、物欲横流,人们的精神堕入虚无主义,只能沉浸在金钱物质欲望和肉体感官刺激中,有各种不安和痛苦。多少年轻人也失去了纯真的理想和纯美的爱情。这绝不仅是我们这个星球上的生命的悲剧,而是任何一种生命在文明发展进程中注定的悲哀。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们到底该怎样活着?
2.“欲望的规律”:人生就是由欲望不满足而痛苦和满足之后无趣这两者所构成。你满心期待着未来的某个快乐,却未必理智认知到了它是短暂的而不会持久。人的本质是痛苦,快乐充满幻灭感,只是昙花一现。——这个描述有两种含义:一、人的欲望生发的规律显得生命充满无意义感;二、人的欲望实现后的感受的规律。感受只发生在“陌生”阶段,一旦“熟悉”了对象,大脑就不再接受刺激,感受就消失了。
3.我们总是害怕死亡,而如果人真的可以永远活着,我想人们同样会像害怕死亡一样害怕永恒,或厌倦永恒。
4.一种理想主义的人生观是:生命的长度无须受制于肉体自然的衰败,它应该是受你的心灵、你的快乐的需要而去自主选择。我们现在这样,“活着”等于“自然生命时间”,在其间被无常,被疾病,被死神奴役,有的人承受着巨大的痛苦,而还要在沉重的道德压力下始终保持“活着”,这并不是人们的善,反而是恶。人们可真正去同情他们的大不幸?为了尊重生命,我们要自己决定自己的死亡以及死亡的方式。这死亡的权利让人与人之间绝对平等,让一切生活平等,让生和死平等。人获得最彻底的自由,人不会再被迫为物质生活、为世俗尊严而疲于奔命。每个人以他乐意的方式存在。(国家的公权力应该为“死亡权利”提供支持。)
5.人们总爱追问人生的意义,其实人生本无所谓意义,因为:存在先于本质,先有“存在”,然后才有对这个“存在”的本质是什么的描述,“意义”也属于描述的内容。
6.宇宙一切存在,本身是如何得以存在的?——这个问题足以摧垮你的无信仰主义。你不能不对自身以及对这个世界感到震惊。
7.现代文明里的人在成年后余生都在用大量的时间干一件事:治愈自己。包括但不限于画画、钓鱼、看足球、打游戏。它们已然不是一种兴趣爱好了,而是一种疗愈自己的方式。但这些方式都不能真正实现治愈,只是止痛药。很多人将目光转向宗教,由于他不能真信,因此宗教仅仅是安慰剂,连止痛药都不如。我(龚咏雨)写《重大人生启示录》其实就是为了实现真正的治愈。
《重大人生启示录》如何阅读更多文字?请点击:https://www.anxltklyy.com/rensheng/zhongdarenshengqishilu/149230.html
每一本书都是一扇开启知识之门的窗户,而读书则是那扇窗户的钥匙。在这个喧嚣纷杂的世界里,读书成为了我治愈内心忧伤的良药,亦是我与世界对话的方式。当书页间的文字婉转地展开时,我的心情焕然一新,好似彩蝶在花海中自由翱翔。
生活中的无奈和烦杂总是如影随形地缠绕在我心头,却仿佛在某个闲暇的周末,一本书的润泽给了我美丽的想象力。那一场回忆中的东京之行,仿佛是一抹幽暗色的云朵,在清晨的天空里轻轻飘舞。望着一幢幢历经沧桑的古老建筑,我的心情沉静而宁静,仿佛走进了一个时光错落的沉睡世界。书中的诗文成为了我置身于时光隧道中的导航,让我恍若处于一个不存在的故事中。
书籍中的文字,仿佛有着无穷的魔力,如同一株株蓬勃生长的花朵,在黑夜中闪烁着生命的光芒。读书不仅仅是为了追求知识,更是一种心境的沉淀。仿佛一杯清茶,在品味之间,让我们安静下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内心的愉悦。在书香中,我与世界对话,与灵魂交流,所有的情感和思想在文字的碰撞下激荡出美丽的火花。
曾经的那段时间里,我像一个孤独的漂泊者,漫无目的地走过大街小巷,行走在欧洲的大地上。置身于在爱情与梦幻的圣城,书中的诗词文化成为了我冷清寂寥心灵上的一抹温暖。果园里欢快的鸟鸣声、被暖阳照射的小径上徐徐的风声,仿佛在向我述说着大自然的美丽。而翻开书页,我仿佛在艺术的殿堂中听到了声声悠扬的琴音,看到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卷。随着故事的展开,我被一串串字句深深吸引,感受着生活的真实与情感的激荡。
读书的优美并不在文字的美丽,而是在心境和内心的交流。只有心怀诚挚的情感,才能在市井的纷扰中追寻到心灵的净土。当我在尘世的喧嚣中疲惫不堪时,心中的那个世界仿佛只有我自己和书籍,寂静而宁静。书中的智慧启迪着我的思想,给予了我面对世界的勇气。从书中的文字里收获到无尽的力量,品味到生活的甘甜和美好。
读书不仅是追求知识,更是追寻美的行动,宛如漫步在风光旖旎的画卷之中。如果说诸多的诗词是生命的芳香,那么每一本书就是读书人心灵的一首唯美之歌。从未踏过的大山小巷,翻过陈旧的教室,闻过新鲜的墨香,看过曜日光辉,品过陈年故事,到时光之中回味,那些简简单单的文字,总是激起我波澜壮阔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