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人生启示录》在线阅读(这是作者龚咏雨办的网站)。人生智慧网:人生哲学,哲学智慧;人生感悟哲理,生命感悟哲理;人生名言句子语录,经典名言句子语录。
《重大人生启示录》——真正改变你一生的书!(摘录)

1.这是极为特殊的历史转折期,物质文明发展到这一步注定了精神(信仰)的缺失,灵魂空虚、物欲横流,人们的精神堕入虚无主义,只能沉浸在金钱物质欲望和肉体感官刺激中,有各种不安和痛苦。多少年轻人也失去了纯真的理想和纯美的爱情。这绝不仅是我们这个星球上的生命的悲剧,而是任何一种生命在文明发展进程中注定的悲哀。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们到底该怎样活着?

2.“欲望的规律”:人生就是由欲望不满足而痛苦和满足之后无趣这两者所构成。你满心期待着未来的某个快乐,却未必理智认知到了它是短暂的而不会持久。人的本质是痛苦,快乐充满幻灭感,只是昙花一现。——这个描述有两种含义:一、人的欲望生发的规律显得生命充满无意义感;二、人的欲望实现后的感受的规律。感受只发生在“陌生”阶段,一旦“熟悉”了对象,大脑就不再接受刺激,感受就消失了。

3.我们总是害怕死亡,而如果人真的可以永远活着,我想人们同样会像害怕死亡一样害怕永恒,或厌倦永恒。

4.一种理想主义的人生观是:生命的长度无须受制于肉体自然的衰败,它应该是受你的心灵、你的快乐的需要而去自主选择。我们现在这样,“活着”等于“自然生命时间”,在其间被无常,被疾病,被死神奴役,有的人承受着巨大的痛苦,而还要在沉重的道德压力下始终保持“活着”,这并不是人们的善,反而是恶。人们可真正去同情他们的大不幸?为了尊重生命,我们要自己决定自己的死亡以及死亡的方式。这死亡的权利让人与人之间绝对平等,让一切生活平等,让生和死平等。人获得最彻底的自由,人不会再被迫为物质生活、为世俗尊严而疲于奔命。每个人以他乐意的方式存在。(国家的公权力应该为“死亡权利”提供支持。)

5.人们总爱追问人生的意义,其实人生本无所谓意义,因为:存在先于本质,先有“存在”,然后才有对这个“存在”的本质是什么的描述,“意义”也属于描述的内容。

6.宇宙一切存在,本身是如何得以存在的?——这个问题足以摧垮你的无信仰主义。你不能不对自身以及对这个世界感到震惊。

7.现代文明里的人在成年后余生都在用大量的时间干一件事:治愈自己。包括但不限于画画、钓鱼、看足球、打游戏。它们已然不是一种兴趣爱好了,而是一种疗愈自己的方式。但这些方式都不能真正实现治愈,只是止痛药。很多人将目光转向宗教,由于他不能真信,因此宗教仅仅是安慰剂,连止痛药都不如。我(龚咏雨)写《重大人生启示录》其实就是为了实现真正的治愈。

《重大人生启示录》如何阅读更多文字?请点击:https://www.anxltklyy.com/rensheng/zhongdarenshengqishilu/149230.html

2025年真实失业情况

作者:人生智慧网 2025-03-28 0次阅读

预测2025年中国的真实失业人数需结合官方数据、经济趋势和潜在挑战综合分析。目前中国官方公布的失业率主要为城镇调查失业率,但实际就业压力可能因统计范围、灵活就业人口和经济结构性问题而存在差异。以下是基于现有信息的合理推测:


1. 官方数据与统计范围

  • 城镇调查失业率:2024年中国政府设定的失业率目标为“5.5%左右”,2025年大概率维持相近目标。若按2023年城镇就业人口约4.7亿计算,5.5%的失业率对应约2585万城镇失业人口

  • 青年失业率:2023年暂停公布16-24岁青年失业率(此前2023年6月达21.3%),2025年青年就业压力仍存,尤其是高校毕业生(2025年预计超1200万)与技能错配问题。

  • 农村与灵活就业:中国有近2亿灵活就业人口和大量农村劳动力,其就业状态未被完全纳入失业统计,实际就业不足问题可能更严峻。


2. 关键影响因素

(1)经济转型与行业波动

  • 新兴产业扩张:新能源(光伏、电动车)、半导体、数字经济等领域持续创造岗位,但高技能岗位与普通劳动者匹配度有限。

  • 传统行业收缩:房地产、教培、低端制造业(如纺织、代工)裁员压力仍在。仅房地产行业低迷或影响上下游近3000万就业岗位。

  • 服务业复苏:消费回暖可能缓解部分失业压力(如旅游、餐饮),但薪资增长乏力制约长期吸纳能力。

(2)人口与教育结构矛盾

  • 高校毕业生规模:2025年预计毕业生人数达1300万(2023年为1158万),若经济增速不足以消化新增劳动力,青年失业率可能仍高于15%(第三方机构估算)。

  • 技能错配:高端制造业人才缺口(如芯片工程师)与普通劳动者过剩并存,导致结构性失业。

(3)政策干预效果

  • 职业技能培训:“十四五”期间计划补贴性培训5000万人次,但培训质量与就业转化率待观察。

  • 产业扶持:对半导体、新能源等战略行业的补贴可能稳定相关就业,但难以快速覆盖低技能群体。


3. 综合预测

  • 保守估计:若2025年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6%,对应失业人口约2585万-2820万(基于4.7亿城镇劳动力)。

  • 实际失业压力:若计入未充分就业的灵活就业者(如外卖骑手、零工)、农村隐性失业及青年群体,广义失业人数可能接近4000万-5000万(含非公开统计范围)。


4. 风险与不确定性

  • 外部需求波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或贸易摩擦加剧,可能冲击出口导向型制造业就业。

  • 债务与通缩压力: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若引发财政收缩,基建投资相关就业(如建筑业)或受冲击。

  • 技术进步加速:AI对白领岗位(如客服、基础数据分析)的替代效应可能超预期。


结论:结构性矛盾仍是核心挑战

2025年中国失业问题的核心并非总量失控,而是青年失业、技能错配与行业转型阵痛的叠加。政策需在以下方向发力:

  1. 扩大高质量就业:加快产业升级,提升新兴产业对中低技能劳动力的包容性(如新能源设备组装、智能工厂技工)。

  2. 教育改革: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对接,减少“文凭通胀”与就业空窗期。

  3. 完善社会保障:将灵活就业人群纳入失业救济和技能培训体系,缓解隐性失业压力。

:以上分析基于公开数据和趋势推演,实际结果可能因政策调整、国际环境等变量变化。建议参考国家统计局、人社部等权威机构的定期报告。

本文地址:https://www.anxltklyy.com/index.php?c=show&id=195488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