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是极为特殊的历史转折期,物质文明发展到这一步注定了精神(信仰)的缺失,灵魂空虚、物欲横流,人们的精神堕入虚无主义,只能沉浸在金钱物质欲望和肉体感官刺激中,有各种不安和痛苦。多少年轻人也失去了纯真的理想和纯美的爱情。这绝不仅是我们这个星球上的生命的悲剧,而是任何一种生命在文明发展进程中注定的悲哀。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们到底该怎样活着?
2.“欲望的规律”:人生就是由欲望不满足而痛苦和满足之后无趣这两者所构成。你满心期待着未来的某个快乐,却未必理智认知到了它是短暂的而不会持久。人的本质是痛苦,快乐充满幻灭感,只是昙花一现。——这个描述有两种含义:一、人的欲望生发的规律显得生命充满无意义感;二、人的欲望实现后的感受的规律。感受只发生在“陌生”阶段,一旦“熟悉”了对象,大脑就不再接受刺激,感受就消失了。
3.我们总是害怕死亡,而如果人真的可以永远活着,我想人们同样会像害怕死亡一样害怕永恒,或厌倦永恒。
4.一种理想主义的人生观是:生命的长度无须受制于肉体自然的衰败,它应该是受你的心灵、你的快乐的需要而去自主选择。我们现在这样,“活着”等于“自然生命时间”,在其间被无常,被疾病,被死神奴役,有的人承受着巨大的痛苦,而还要在沉重的道德压力下始终保持“活着”,这并不是人们的善,反而是恶。人们可真正去同情他们的大不幸?为了尊重生命,我们要自己决定自己的死亡以及死亡的方式。这死亡的权利让人与人之间绝对平等,让一切生活平等,让生和死平等。人获得最彻底的自由,人不会再被迫为物质生活、为世俗尊严而疲于奔命。每个人以他乐意的方式存在。(国家的公权力应该为“死亡权利”提供支持。)
5.人们总爱追问人生的意义,其实人生本无所谓意义,因为:存在先于本质,先有“存在”,然后才有对这个“存在”的本质是什么的描述,“意义”也属于描述的内容。
6.宇宙一切存在,本身是如何得以存在的?——这个问题足以摧垮你的无信仰主义。你不能不对自身以及对这个世界感到震惊。
7.现代文明里的人在成年后余生都在用大量的时间干一件事:治愈自己。包括但不限于画画、钓鱼、看足球、打游戏。它们已然不是一种兴趣爱好了,而是一种疗愈自己的方式。但这些方式都不能真正实现治愈,只是止痛药。很多人将目光转向宗教,由于他不能真信,因此宗教仅仅是安慰剂,连止痛药都不如。我(龚咏雨)写《重大人生启示录》其实就是为了实现真正的治愈。
《重大人生启示录》如何阅读更多文字?请点击:https://www.anxltklyy.com/rensheng/zhongdarenshengqishilu/149230.html
春天的阳光透过茂密的枝叶,洒落在大地上,宛如金色的温柔,摇曳着池塘里的荷叶。仿佛是上苍的一片恩赐,温暖了每一个饱经寒冬的人心。我怀抱着对春天的渴望,走进大自然的怀抱。站在青碧的草地上,我感受到大地“苍穹与吹拂”的声音交织而成的美妙旋律,它们如同幽远的天籁,让我忘却了浮躁的纷扰,心静而宁。
春天,在我每一次呼吸间,都在释放着芳香。花开的季节,宛如绘画大师在大地上挥洒的颜料。鲜花盛开,花瓣纷纷洒落,仿佛是为了向世界述说生命的力量。在这个季节里,我迷恋着花的丽姿,置身于一片花海之中。春日里的鲜花开放,营造出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弥漫着芬芳的香气,唤醒了我心中沉寂已久的温柔。
轻轻地拉近大自然和我的距离,我无法抗拒地被春天冲刷着青春的风采所深深吸引。春天,是另一番模样的青春,是万物更新的季节。百花过后,绿叶茂盛,小草冒出了新芽,树木抽出新枝。青春的气息弥漫在空气中,它们如同一颗颗蓓蕾般正在绽放,焕发出无穷的生机。
春天的小鸟跃跃欲试,振翅高飞,行云流水间,传递着快乐和自由的歌声。它们用歌声向春天致敬,将忧伤甩在身后,融入大自然的怀抱。它们散发着自由的气息,让我心驰神往,渴望着解放自己的羁绊,飞向属于我的蓝天。
春天,是永不停歇的希望之舞。它的足迹似乎永远无法预知,从每一寸大地中蹦跳着,闪耀着光芒,渲染着绚烂的色彩。春天的到来,象征着希望的重生,象征着快乐的洒落,象征着新生活的开始。我站在春天的门槛上,用一颗虔诚的心去迎接它的来临,期待着春天给我带来的美好。
春天让我陶醉,把我的思绪带到一个又一个美好的地方。我倚靠在青翠的树干上,闭上眼睛,仰望蓝天,感受春风拂过脸庞的温柔。心中便涌现出一幅幅抒情的画面:清晨,我站在阳台上,细细品味着新界而来的春风,那一抹嫩绿,让我忍不住为生命的力量而感动。傍晚,我漫步在清新的田野里,目睹着金黄的麦田在春天的呵护下欣欣向荣。厚重的麦穗,随风摇曳,似乎在讲述着它们成长的故事,让我产生了无尽的感慨。
春天的抒情是一种钢笔的颜料,它融入了爱与希望的力量,将幸福与温暖淋漓尽致地描绘在纸上。在这个季节里,我追逐着春天的步伐,亲密地与大自然相拥,感受到生命的律动。春天,如同一首恢弘的交响乐,用温柔的旋律回荡在我的心头。我在这美妙的曲调中,尽情地抒发内心的情感,与春天相约,续写属于自己的抒情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