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一提到朱自清,相信很多人都会想起那篇感人至深的散文《背影》。没错,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就是朱自清的散文代表作——《背影》。这篇文章不仅是中国现代散文的经典之作,更是一段父子深情的真实写照。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背影》,感受朱自清笔下那浓浓的亲情。
《背影》是朱自清于1925年创作的一篇散文,讲述了作者少年时期与父亲分别时的场景。文章以火车站为背景,描述了父亲为了儿子能够顺利踏上求学之路,不顾年迈体弱,执意要亲自送儿子去北京读书的感人故事。这篇文章一经发表,便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共鸣,成为流传至今的佳作。
朱自清,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出生于江苏扬州一个书香门第。他的散文作品以真挚的情感、细腻的笔触、朴素的语言著称,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背影》就是他在经历了生活的种种磨难后,对父亲深深的怀念和对亲情至深的感悟。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聊聊《背影》为何能让无数读者为之动容。
文章的开头,朱自清用平实的语言描述了自己与父亲分别时的情景:“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这句话看似普通,却饱含着对父亲的思念之情。紧接着,朱自清详细叙述了父亲送他上火车的经过。
在那个年代,交通不便,从扬州到北京的路途遥远。父亲担心儿子路上遇到困难,便决定亲自送他。在火车站,父亲为了儿子能有一个舒适的旅程,不惜花费心思去寻找座位、安排行李。而当儿子劝父亲回家时,父亲却坚持要看着儿子离开。以下是文章中那段著名的描写:
“他和我走到火车旁边,替我买了一张票,我让他回去,他只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须穿过铁道,须下去又上来。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这段文字生动地描绘了父亲那艰难的背影,让读者仿佛看到了一位为了儿子默默付出的父亲形象。而朱自清在文中对父亲深深的感激和愧疚之情,也让人感同身受。
朱自清在文章的结尾写道:“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无限思念,让人感慨万千。
《背影》这篇文章用简单朴素的语言,传达了朱自清对父亲深沉的爱意。它让我们明白,亲情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我们应该珍惜与家人相处的每一刻。相信每一位读过《背影》的读者,都会为之动容,为那份浓浓的父子情所感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