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人生启示录》在线阅读(这是作者龚咏雨办的网站)。人生痛苦治愈网:治愈人生各种痛苦。另有:人生哲学,哲学智慧;人生感悟哲理,生命感悟哲理;人生名言句子语录,经典名言句子语录。
《重大人生启示录》——真正改变你一生的书!(摘录)

1.这是极为特殊的历史转折期,物质文明发展到这一步注定了精神(信仰)的缺失,灵魂空虚、物欲横流,人们的精神堕入虚无主义,只能沉浸在金钱物质欲望和肉体感官刺激中,有各种不安和痛苦。多少年轻人也失去了纯真的理想和纯美的爱情。这绝不仅是我们这个星球上的生命的悲剧,而是任何一种生命在文明发展进程中注定的悲哀。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们到底该怎样活着?

2.“欲望的规律”:人生就是由欲望不满足而痛苦和满足之后无趣这两者所构成。你满心期待着未来的某个快乐,却未必理智认知到了它是短暂的而不会持久。人的本质是痛苦,快乐充满幻灭感,只是昙花一现。——这个描述有两种含义:一、人的欲望生发的规律显得生命充满无意义感;二、人的欲望实现后的感受的规律。感受只发生在“陌生”阶段,一旦“熟悉”了对象,大脑就不再接受刺激,感受就消失了。

3.我们总是害怕死亡,而如果人真的可以永远活着,我想人们同样会像害怕死亡一样害怕永恒,或厌倦永恒。

4.一种理想主义的人生观是:生命的长度无须受制于肉体自然的衰败,它应该是受你的心灵、你的快乐的需要而去自主选择。我们现在这样,“活着”等于“自然生命时间”,在其间被无常,被疾病,被死神奴役,有的人承受着巨大的痛苦,而还要在沉重的道德压力下始终保持“活着”,这并不是人们的善,反而是恶。人们可真正去同情他们的大不幸?为了尊重生命,我们要自己决定自己的死亡以及死亡的方式。这死亡的权利让人与人之间绝对平等,让一切生活平等,让生和死平等。人获得最彻底的自由,人不会再被迫为物质生活、为世俗尊严而疲于奔命。每个人以他乐意的方式存在。(国家的公权力应该为“死亡权利”提供支持。)

5.人们总爱追问人生的意义,其实人生本无所谓意义,因为:存在先于本质,先有“存在”,然后才有对这个“存在”的本质是什么的描述,“意义”也属于描述的内容。

6.宇宙一切存在,本身是如何得以存在的?——这个问题足以摧垮你的无信仰主义。你不能不对自身以及对这个世界感到震惊。

7.现代文明里的人在成年后余生都在用大量的时间干一件事:治愈自己。包括但不限于画画、钓鱼、看足球、打游戏。它们已然不是一种兴趣爱好了,而是一种疗愈自己的方式。但这些方式都不能真正实现治愈,只是止痛药。很多人将目光转向宗教,由于他不能真信,因此宗教仅仅是安慰剂,连止痛药都不如。我(龚咏雨)写《重大人生启示录》其实就是为了实现真正的治愈。

《重大人生启示录》如何阅读更多文字?请点击:https://www.anxltklyy.com/rensheng/zhongdarenshengqishilu/149230.html

夫妻关系紧张,孩子不听话,感觉活得好累

作者:人生智慧网 2025-04-13 0次阅读

你的处境听起来确实非常艰难,但请记得,你的感受是合理的,你并不孤单。许多家庭都会经历类似的挑战,而改变往往从“看见问题”开始。以下是一些分层的建议,希望能为你提供一些方向和力量:


🌱 第一步:先稳住自己的状态

疲惫和压力会让你陷入“情绪漩涡”,这时候处理问题容易事倍功半。试着:

  • 每天给自己10分钟“暂停时间”:哪怕在卫生间深呼吸、听一首歌、写几句情绪日记,让自己从高压中抽离。

  • 接受“暂时不完美”:允许自己暂时无法解决所有问题,减少自我苛责,先照顾好身体(睡眠、饮食、适度运动)。


💑 关于夫妻关系:打破“对立循环”

紧张的关系往往源于未被看见的需求或积累的失望,可以尝试:

  • 用“观察”代替“评价”
    例如,不说“你从来不管孩子”,而是说:“我这周独自辅导孩子作业三次,感到有些无助,我们需要一起商量分工。”

  • 寻找一个“共同目标”
    比如:“我们都希望孩子健康成长,对吗?或许我们可以先讨论如何配合教育ta。”

  • 尝试一次“非对话沟通”
    如果当面沟通容易争吵,可以互相写信,或使用家庭留言本,写下对彼此的感谢或建议。

(如果关系长期僵持,婚姻咨询并非“失败者的选择”,而像请教练指导合作——专业人士能帮你们看到盲点。)


👧 关于孩子教育:从“对抗”到“联结”

孩子的不听话可能是对家庭氛围的敏感反应,或是寻求关注的信号:

  • 先修复关系,再纠正行为
    每天花15分钟全心陪伴孩子做ta喜欢的事(不评判、不提要求),重建信任后再逐步建立规则。

  • 用“有限选择”代替命令
    比如:“你是想现在收拾玩具,还是5分钟后收拾?”(避免直接说“快去收拾!”)。

  • 区分“行为”和“动机”
    孩子顶嘴可能是想表达自主权,打架可能是不知道如何社交。试着问:“你当时想要什么?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 长期方向:家庭系统的调整

  • 建立“家庭会议”机制
    每周固定20分钟,全家轮流表达感受和需求(比如用“发言棒”保证平等),共同制定小目标(如“本周妈妈下班后需要半小时休息,大家怎么配合?”)。

  • 寻找外部支持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让孩子参加集体活动(释放精力),夫妻轮流“放假”半天(各自恢复能量)。

  • 警惕“过度牺牲感”
    长期压抑自己“撑起全家”可能滋生怨气,试着坦诚表达脆弱:“妈妈/爸爸也会累,需要你们的支持。”


❤️ 最后想对你说:

家庭问题往往像纠缠的线团,急于拉扯反而更难解开。你不必立刻解决所有事,先从一件小事开始改变:比如今晚给自己泡杯茶,或者明天对孩子说一句:“我知道你最近也不容易。”
你已经在努力寻找出路,这本身就很了不起。给自己时间,也给你的家人时间,新的互动模式会慢慢生长出来。
如果需要更具体的倾听或资源推荐,可以随时告诉我,我会一直在。

本文地址:https://www.anxltklyy.com/rensheng/rsdgztk/lihun_fuqibuhe/195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