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并不仅仅意味着获得物质财富,它还可以指代内心的满足、情感的收获以及成长的喜悦。在古代中国,肖克先生曾经说过:“得即是失。”这句简短而深刻的名言,揭示出了得与失之间的一种相生相克的关系。在这个名言背后,有着一个寓言故事。
故事中,有一个年轻人,他生活在一个美丽富饶的山谷里。他拥有着大片的田地,家庭和睦,鸟语花香。然而,这位年轻人患上了一种怪病,他无法感受到快乐和满足,无论他拥有多少荣誉和财富。他变得越来越焦虑,终日愁眉苦脸,无法找到生活的乐趣。
年轻人闻讯后,他不顾旁人的劝阻,离开了富饶的山谷,独自上山寻找答案。在登上终顶之后,他看到一个老者正在那里守望。年轻人向老者诉说了自己的痛苦,并提出了自己对得失的困惑。老者哈哈大笑,将年轻人引到一株奇特的树旁。
这棵树名为“得失树”,上面挂满了各种果实。年轻人惊讶地发现,每颗果实上都写着一个字,“得”和“失”的字样在其中居多。年轻人伸手摘取一颗写着“得”字的果实,果实立刻融入他的身体中,让他感到无比的充实和满足。他满怀感慨地告诉老者,这便是他一直追求的“得”。
老者微笑着说:“你还没有看清全部。”他指着其他果实说:“我曾经也一样认为‘得’就是一切,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老者接着告诉年轻人,每颗果实代表着一种情感,但当他们盲目追逐其中的任何一种时,都会迷失自己。
年轻人意识到自己陷入了极端思考的泥潭,他开始反思自己拥有的“失”所带来的成长机会。他站在得失树的枝干上,用全新的视角审视着自己的人生。他看到了一颗写着“学”字的果实,明白了学习是自我成长的源泉;他看到了一颗写着“放弃”字的果实,明白了放弃是人生进步的必经之路;他还看到了一颗写着“奉献”字的果实,明白了奉献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关键。
通过这段故事,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得与失并非简单地相互对立,而是彼此交织、相互影响的。在人生的追求中,我们时常陷入追求得到的快乐和满足的陷阱,忽视了“失”所带来的启示和成长。然而,只有在平衡得失的过程中,我们才能够真正感受到内心的宁静和满足。
回想起来,多年以前孔子也曾发出了类似的呼唤:“得失不过称淡然。”这句话意味着在面对得与失的时候,我们应该保持平和淡定的心态。无论是得到了什么,还是失去了什么,都应该从容面对。因为只有在平和的状态下,我们才能真正领会到得与失背后的价值所在。
得与失观是一种人生哲学,它在一定程度上总结了人类对于得与失这一永恒课题的思考和感悟。无论是在个人成长的道路上,还是在人际关系、事业发展等方面,得与失都是我们面临的现实选择。因此,我们需要在思想上和行为上做出明智的抉择,并始终牢记:得与失并不是对立的两个极端,而是构成人生旅程中的一种平衡。只有通过不断的反思和觉察,我们才能找到内心真正的快乐和满足。
热门文章